最新评论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

2022-08-13 09:5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评论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欢迎阅读!
评论性,教育论文,写作,最新,音乐
评论性论文是音乐教育论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其选题所针对的内容很多,包音乐教育理论、技术、观念、现象、事件、人物等方面的评论,再具体一点,比如针对一个音乐教育活动、一次音乐教育会议、一部音乐教育文件、一本音乐教育书籍、一篇音乐教育文章和一节音乐课的会评、书评、文评、课评等等。从写作形式来说,大致可分为述评类、评介类、解析类和争鸣类。从写作特点来看,这类论文的共性是把有关音乐教育的各种知识、信息、现象、活动、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归纳或演绎,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主、客观评价。从写作要素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类论文同样是有论点、论据、论证的,但其存在形式与科研类论文有所不同:其论点不是作者通过科研方式得出,而是在其整理、归纳或演绎的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已有的内容便是论据,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评述过程便是论证。 一、述评类论文的写作

述评类论文主要是针对某种音乐教育现象、倾向、趋势,或针对某个音乐育事件、活动或会议,进行比较宏观的描述和概括的记叙,并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评论。类似文章如《学生心中的音乐课》(音乐教育现象述评)《新世纪,呼唤全新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趋势述评)《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综述》(音乐教育会议述评)《全国中小学音乐录像课评比活动述评》(音乐教育活动述评)等。写这类论文要注意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述”要到位,二是“评”要得体。就是说,综述尽可能完整,包括描述主体的各个要素,这就要求作者对所选专题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光有综述还不够,作者还必须对所述专题有理性的反应,要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分析、看法和见解。例如对音乐教育活动或会议的述评,首先要陈述活动或会议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主办单位等要素,其次要描述活动或会议的过程与概况,再次则是对活动或会议的成果、结论或问题进行归纳与提炼,并适当阐述作者对此的评论意见。当然,这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述评写作模式,不同的选题内容,特别是作者写作方式与习惯的差异,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比如有人习惯先述后评,有人则热衷夹叙夹议,有人喜欢多叙少议,有人则长于简述热评。以评论文章《全国中小学音乐像课评比活动述评》(见《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5)为例,作者采取简述热评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在以较少的篇幅叙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活动概况

1


后,即以大量笔墨描述和评论本次活动的特点与得失,认为活动具有“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展示新型教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三大亮点,同时,亦指出由于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形成音乐教学水平的差异,使得我国中小学“音教改革任重道远”。而另一篇题为《新世纪,呼唤全新的音乐教育》的评论性文章(载《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6),则首先列举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世纪音乐教育所共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减负、审美、兴趣、创新、合作等等,并结合当前研究状况,提出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原则。显然,这种针对音乐教育某些趋势、现象、倾向而进行评述的文章采取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写法,这样写能更好地突出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更有利于增加文章评论的力度。 二、评介类论文的写作

评介类论文主要是针对音乐教育的某一具体的人或物进行介绍、宣传和评价。评介类论文在选题上不像述评类论文那样宏观和概括,而是更加微观和具体。如:《李存的音乐教学艺术特色》(音乐教育人物评介)《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音乐教学文件评介)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评介》(音乐教学方法评介)音乐审美教育研究的一篇好文章》(音乐教育文章评介)等。在写法上,一般往往着眼于“介”,而“评”则处于辅助的地位,具体到行文上,亦是先介后评的居多。比如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评介》论文先就几种对世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法的产生、成就及基本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评论:“这些产生于近百年来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音乐教学法凝聚着各个国家、民族音乐教育家的宝贵探索与经验,是世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财富。积极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这些方法,对于开阔音教育国际视野,认识音乐教育规律,改进和提高我国的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而有益的。除了先介后评的写法之外,也可把评和介结合、交织在一起来写,书评《一本关于音乐心理教育研究的好书》写道:“在深刻反思并重新认识基础音教育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影响音乐教学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鉴于此,当读了《音乐心育艺术》后,深感这是一本对音乐教育音乐教学音乐教师都非常有意义的书。对于音乐教育来说,该书的出版对我国新兴的、交叉的学科——音乐教育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类的一切教育行为,

2


都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形态,而音乐教育理学研究与发展则体现了音乐教育内化、深化过程,因此对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有价值;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心育艺术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音乐教育教学理论问题,而对音乐学实践的关注恰恰是本书的最大特点,围绕着‘教’与‘学’,师生间丰富多彩、细腻委婉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如涓涓流水,沁人心田;对音乐教师而言,这本书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不仅为教师们打下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心理研究的入门基础,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相信广大的音乐教师读者会从中汲取丰富的教学营养,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上述写法,评价了该书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又在评论中介绍了该书的内容与特点。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以评为主的写法,例如课评:她在创造美的境界——评获奖音乐“跳竹竿”(见《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6)。该文抓住一堂音乐课的几个局部细节亮点,运用演绎论证方法分别就上述教学现象展开较深入的评论,并最后得出“美,是一种教学境界”的结论。作者评论道:音乐教学能达到快乐的程度是不容易的,尤其能让观摩音乐教学的人感到快乐更为不易,因为,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源于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源于音乐教学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根本原则。当许许多多音乐教师都在为音乐课的审美空泛感到困惑时,《跳竹竿》一课无疑是一个很典型、很具体的音乐审美教学观照。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j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