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范本模板】

2023-04-15 21: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范本模板】》,欢迎阅读!
伯格,柯尔,范本,道德,模板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 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2 ,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 [3] 尔伯格的研究表明,道德判断发展的年龄指标远远超出早些时候皮亚杰的研究结果[4 也宣称逻辑与道德发展贯穿各建构的阶段。[3 柯尔伯格在此基础上大为扩展,确定道德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对正义的看法,并且这一发展降持续终生,[2 赋予了这一研究哲学含意。[5]6]

柯尔伯格在研究中使用伦理困境的故事,关注人们在面临类似的伦理困境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然后他将反应进行分类,总结6个不同的阶段.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前习俗水平包括道德

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 在第一阶段,个体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在第二阶段,个体持“对我有何益处”的立场,将正确的行为定义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第二阶段的道德推理,显示对其他人的需要兴趣有限,而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利益,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2)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用习俗推理的人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尚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习俗水平包括第三和第四个道德发展阶段.

在第三阶段,自我进入社会,扮演社会角色。个体关注其他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保持与周围社会角色的和谐一致。

在第四阶段,重要的是遵守法律社会习俗,因为它们对于维持社会效运转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过失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把坏人与好人区分开来。

(3)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这时,个体又成为从社会突出出来的单独的实体。个人自己的观点应该放在社会的观点之前。


在第五阶段,认为个体应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那些不能提升总体社会福利的法律应该修,应该达到“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虽然柯尔伯格坚持第六阶段的存在,但是他很难找到一个被试能够一贯处于第六阶段。结果显示很少有人曾经达到柯尔伯格模型的第六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水平1 前道德水平.

。阶段1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行为的后果作为是非标准)

.阶段2.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事情的好坏) 。水平2 习俗角色遵从的道德

阶段3 好孩子定向(取悦于别人就是好的)

.阶段4. 维护权威的定向(维护现有的法律社会秩序,尽职尽责就是好的) 。水平3 自我接受的道德准则的道德水平

.阶段5 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作为是非标准)

。阶段6. 个人的良心和原则的定向(是非是一种个人依照普遍原则所确立的哲学)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时间:201106-22 1819:26 来源:勤思考研网 作者:勤思考研网 点击数: 415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3辅导班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模式。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平,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一)前习俗水平(09 )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y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