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画水墨元素在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欢迎阅读!

浅析中国画水墨元素在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 韩浩
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8期
TEXT / 韩浩
在专业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异常突出,如:广告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和舞美设计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以视觉传达为目的而不能孤立存在。现在的设计大多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力求在表达上有所突破,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寻找可能运用的契点,而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等的设计作品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而突显,本民族文化中一些特有的语言也在被广泛地运用,中国现代很多设计师在探索和创造中将中国水墨元素作为视觉传达的语言加以运用和表现,成功地提高了现代平面设计本土化的品质。他们让这些水墨元素重新成为新的符号,毛笔的书法性线条,渗化感的水墨效果,与清新的文字,在广阔的空间中完美结合,展示出中国独有的高雅的文人品味与情怀。
一、中国画水墨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在一个国家中具有重大作用,她是一个民族的根,有自己的文化才会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而中国绘画是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水墨更是构成这朵奇葩的重要的形式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水墨所体现出来的意蕴和美,同样也成为艺术家们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随着民族文化在不同范围和领域的回归和重生,很多中国水墨韵味美的作品在我国设计领域里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当代中国设计领域的方向标和一种设计时尚,水墨文化成了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选择使用了代表中华文明的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国水墨长卷,由众人起舞在画卷上行走勾勒出优美的轨迹(附图一),到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的展现,到《簪花仕女图》,再到《清明上河图》,整个舞台都在被中国画的水墨元素所引导。舞台效果的设计师们,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转化为形式符号,并将它们变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语言,然后通过舞台表现出来,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中国人血液里的浪漫情趣和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这种现象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的必然。水墨在视觉传达中运用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已超出设计作品本生,从而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水墨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表达的是本民族的一种审美心理
艺术与设计就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无论在哪一个设计领域中,过分关注一方面而漠视另一方面都会造成对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的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意境,在东方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体现出东方传统的思维特点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以幽深含蓄的意境美、超凡脱俗的笔墨韵味美享誉世界。同时运用笔墨表现技法,能够加强表现对象的气势,水墨渗化所产生的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飘渺、空灵、淡远、幽深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别的艺术表现手法所无法取代的独特感觉、独特视觉、独特表现方式。水墨画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无论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它们用独特而简洁的语言传达信息,不仅表达了本民族的一种审美心理,还深化所要表达事物的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让世人感受到东方心魂的跃动。
三、设计作品中的水墨情怀的释放,透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思索
水墨表现手法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形象。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将文字或图形转化成视觉性信息,它具有摄影、电脑制作等其他艺术和工具所不能达到的艺术境界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如著名华人设计师靳埭强的许多作品都巧妙地用到水墨的表现手法,在那静悄的画面上,留下了墨迹遗痕,在其招贴画《似山非山》(附图二)设计中,他通过运笔速度的变化,笔意的时快时慢、时枯时浓、时燥时润等笔墨技巧交叉的运用,勾、皴、擦、点等技法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山峦跌宕的设计效果,在这里描画出来的并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汁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其实“水墨和色彩,本身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给予它们的意念,而又能运用它们传递信息。”①靳埭强先生道出了其中的真谛,那便是形与笔墨的结合在于创作者的心与神的游刃有余中。他将实物演变成形式符号再通过中国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变成了他的表现语言,同样也形成了他个人的设计面貌。“水墨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很重要,它的水平与内涵是超时代的。不能用西方主导的艺术观去评价我们自己的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而言,水墨在历史上一定有我们都能理解的共通的内涵,这也是我一直在设计中追求的永恒的韵味。”正如有人评价靳先生这样“一位来如云、清逸的得道者。一位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一位懂笔墨的亚洲设计师,一个以颤动的点滴交融感情的人”②。《似山非山这幅设计作品也标志着他在水墨中对创作与设计关系的重新解读,同时也代表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思索。
结语
设计师必须着力于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 通过与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结合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才能在本土和更大范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水墨情节,以及对水墨画的独特语言和审美智慧的借鉴所产生的成功范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注释:
①《靳埭强海报艺术分析》韩湛宁,转引自:艺术家联盟网
② 韩国著名设计师安尚秀评价靳埭强:《靳埭强·身度心道—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绘画·教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年5 月第1 版,第193 页。
参考文献:
[1]靳埭强:《靳埭强·身度心道—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绘画·教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年5 月第1 版。
[2]靳埭强:《眼缘心弦——靳埭强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年1 月第1 版。
[3]李砚祖:《艺术与科学·卷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10 月第1 版。
[4]周全,朱咏贤:《北京2008 年奥运会对人文的追求》,体育文化导刊,2005 年5 月刊。
[5]门志平,李玉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年4 月刊。
[6]马玉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探寻中国视觉元素和民族语言》,电影文学,2009 年4 月刊。
【韩浩,江苏宿迁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3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