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改革研究报告

2022-10-14 17:20: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改革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研究报告,一体化,证书,高等
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王智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5



王智慧

(天津市滨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1

摘要:本文侧重描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含义和现实背景,提出实施“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改革的现实途径,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课程,强调“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探索有益的道路。

关键词:“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理论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41-02

一、“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的含义

“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是指在高职学生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上完全契合学生毕业时获得两个证书,即高职院校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对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所以应将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一体化,让学生既达到学历教育的标准又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

二、“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改革目标。“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正是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的一教学体系。这是国家从政策层面上给“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提供的支持。

其次,目前我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职业培训工作和职业鉴定机构基本上已经覆盖各行各业,“全国各地建立了800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2000个以上的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4500多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1],为“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的实现提供职业资格标准和可实施的途径。

再次,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始“双证书”教学的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已经成为一个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共识,各高校基本上已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教学体系。但由于我国职业资格体系在管理上还比较混乱,如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繁多,“认证权利归属不明”[2],证书名称五花八门,证书含金量层次不齐,甚至有的证书纯粹沦为敛财手段,导致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标准在设置上很难实现“双证书”的对接,学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有很大割裂,不能很好衔接。同时,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沿袭了学历教育的体系,以片面追求学生学历的提高,不能正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职业目标,还没有实现“双证书”教学一体化。

三、“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1.改革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的制定过程,完善取证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是各专业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很多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沿用了传统学历教育的习惯,分为基础学历课程和专业课程,各种专业课程也基本以本专业的学历教学目标,来设置课程、课时和学分。而要想实现“双证书”教学一体化,就必须研究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教学标和教学要求,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来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应当加大学分和学时。

2.改变授课教材的选择,实现授课和取证教材的衔接。前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教材的选定基本上是选择教育部门规定的专门高职高专教材,没有高职高专教材的课程,依赖于校内专业授课教师自编讲义。这非常不利于职业资格证书取证教育的。应当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的要求选取国家规定的教材或者技能鉴定培训手册来做为相应的教材。如果学历教育目标和职业资格取证目标有冲突,再考虑教材的适用性。例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通关实务、报关报检、货代类的课程教材,就应当选取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等制定的教材授课。

3.改革授课方式,实现取证和职业技能双向培养,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授课方式也受到这两方面的牵制,理论程一般采用讲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授课方式,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模拟、实习、上机、实验等多种授课方式。在顺应国家鼓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理论课程要以取证为目标,采取应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授课方式。如果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讲授和大量的书面练习,那么就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如果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完全的动手操作、实习、上机、实验,那么就采用这些授课方式;如果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即需理论讲授,也需要实践考试,那么就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授课方式,从而达到授课方式上的“双证书”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

4.改革考核形式,实现取证和职业技能双重考核。历教学的考核形式,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由校内教师主导的考核,并获得相应成绩和评价。要想实现“双证书”教学一体化,就必须对职业资格证书取证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参加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校内平时表现和统一资格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难度不同,对于考取难度较大的课程,校内成绩的分值比例可适当大一些,校外统一资格考试的分值比例可适当小一些。对于考取难度较小的课程,则反之设置考核标准,甚至完全按照资格证书成绩来评定。

5.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职业资格教学水平。里的“双师型”不仅仅是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而且确实能够在专业知识的授课和实践技能操作中都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够作为“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存在。在理论授课当中作为教师,在实践操作当中可以作为“师傅”。而且从“双师型”教师的招聘[3]、认定、培训、考核、定岗实践和晋升等各项环节中做到制度性的保障和实际层面的落实,使得教师在“双证书”教学一体化过程中的工作能够得到激励和认可。

四、“双证书”教学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实行“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是突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突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准确定位办学方向;实行“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行“双证书”教学一体化有利于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海龙,等. 高职院校“双证书”衔接关键问题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

[2]孙小丽.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问题、对策与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樊欣欣.高职双证书大学生培养机制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

[4]刘天英.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j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