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复习指导:亲子关系的发展

2022-08-29 06:3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复习指导:亲子关系的发展》,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复习指导,资格证,下半年,亲子


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复习指导:亲子关

系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本店铺,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儿童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早期的亲子关系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 其他人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呢?这主要是通过满足了孩子爱的需要(即希望被人疼爱)和安全需要(即觉得有人保护 自己)而实现的。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儿童进行探究学习和跟他人交往的前提。13岁期间离开父母,由他人抚养的孩子,往往胆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 差,在个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多,如独立性差,任性等。

广义的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父母态度专制,孩

1 2




子容易懦弱、顺从;父母溺爱则导致孩子任性。目前独生子女社会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不正确的亲子关系,即家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所致。

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回避型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种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 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这种类型较少。 2.安全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a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