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2023-01-11 23: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欢迎阅读!
问题集锦,中考,感想,启示,解析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生鹏2017-5-10

2017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1农业: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1958年以后人民公社化运动成为公社所有。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经济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举措或建议:①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实行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②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农;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④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的建议:

①中美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②加强中美两国之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③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④加强对话,以和谈的方式解决两国的分歧。

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①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④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4、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①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挨打;③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代表事件(探索的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3)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关系的世代友好:

①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反省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②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走和平发展之路;

③我们要珍惜和平,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④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对话协商。

7、罗斯福新政的启示:①要善于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创新;②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8、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林肯的贡献:①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黑人奴隶。

10、华盛顿的贡献: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先河。

11、战争的启迪: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反对战争,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

12、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13、三次工业革命的启迪: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14、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5、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或感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6、改革类问题的启示或认识:改革是强国的必由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不怕挫折和困难的观念;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改革要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17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18、思想解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思想解放语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方面事件相关的启示与认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9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或借鉴: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推动力;②要坚持对外开放,对外来文明的学习吸收,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技术。 附:一、中国社会20世纪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11911年辛亥革命 人物:孙中山 变化: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事件21949年开国大典,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和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

人物:毛泽东变化:①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事件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物:邓小平变化: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回顾:



1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生鹏2017-5-10

1、中共一大:1921年召开于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制定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于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1945年召开于延安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被称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于北京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于北京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7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于北京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和指导思想)另: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便发动起来。 三、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点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以上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四、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答:1)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探索适合本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2)切忌教条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国家发展要重视民生,要改善人民的生活;4)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如何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答:①、日本应正视历史,深刻反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②、中日关系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③、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注:国家处理中日关系大政方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向未来,世代友好。

3、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答: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4、联系近现代史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可看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②、应根据形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没有永远的敌人,要加强合作,互利双赢;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前提;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能力;

5、中美建交的评价和影响。 答: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关系的改善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促进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成为中国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改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

6、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7、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8、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9、欧盟成立的启示: 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10、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12、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13、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v4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