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黑娃的悲剧形象分析

2023-01-08 22: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鹿原》中黑娃的悲剧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白鹿原,悲剧,形象,分析


《白鹿原》中黑娃的悲剧形象分析

黑娃是《白鹿原》里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他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他先后做过长工、短工、农协主任、警卫员、土匪、保安团营长、人民政府副县长。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却最终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作品通过对黑娃压抑——报复——忏悔的人生道路描写,反映出黑娃悲剧命运多重原因。



标签:黑娃 压抑 反抗 屈服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展开。黑娃是《白鹿原》这部小说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人生起伏最大的悲剧人物。他出生于白鹿原,也死于白鹿原。他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民在阶级抗争中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平等的痛苦历程以及揭示了他们的追求最终化为泡影的原因。



一、物质上的压抑

儿时的黑娃是在一个倍受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黑娃的父亲鹿三在主人白嘉轩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儒家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信徒,黑娃从小在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长大。



鹿村学堂建成后,鹿兆鹏出于好意给他冰糖和点心时,不仅没有使他产生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激起他的自卑和抵触心理。初尝冰糖,黑娃先惊后哭,在上学途中,鹿兆鹏扔给他一块冰糖,黑娃认为是块石子。初尝冰糖给黑娃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但黑娃自知无钱购买,于是悲哀地扭开脸,忽然跳起来说:我将来攒下钱,先买狗日的一口袋冰糖。第二次当鹿兆鹏把比冰糖更好吃的水晶饼放到他手心里时,他却没有吃这块水晶饼,而是一咬牙扔到草丛里去了。[1]非不想吃才扔,而是太想吃而不敢吃。这是黑娃向往美好事物的愿望受到压抑不得实现极度痛苦的内心体验及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的叛逆的种子。



二、盲目的革命

黑娃的反抗行为随着革命的发展,也逐渐显示了他的独特生存价值。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在共产党员鹿兆鹏的启发下放火烧了军阀的粮库,紧接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又成为白鹿原上农协会的骨干,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革命活动。黑娃从农讲所培训归来,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场风暴。那些议论黑娃的白嘉轩、鹿子霖、田福贤以及一切或富或穷的庄稼人,全都对他刮目相看瞪起了眼睛。按照鹿兆鹏的计划他们十兄弟开始在原上发动群众,组织白鹿原农民协会,上了农协主席,砸了那个象征着家族威严的祠堂。



然而,[2]政治风云的变幻使黑娃的革命热情受到了致命打击,但他既没有




像他的一些兄弟那样屈膝投降,也没有像另外一些兄弟那样血洒白鹿原,而是走上了一条独特、漫长的道路。在逃出白鹿原后,经鹿兆鹏的引荐加入了革命队伍,并因才华出众而颇受器重,成为了习旅长的警卫。但是好景不长,他所在的部队在一次战斗中全军覆灭。至此,黑娃那种由自发的反抗意识发展而成的自觉的革命信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主要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反抗压迫的话,那么在以后则主要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反抗。



三、忏悔皈依

忏悔修身,学做好人,是黑娃后期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一人生目标原于他厌倦漂泊,求息定争的心理需要。黑娃在经历生活的坎坷后,自觉地皈依他曾反叛的传统文化[3]他第二次结婚时选择了老秀才的女儿,用他的话说:我需得寻一个识书达理的人来管管我。这里的识书达理的人,实际上是熟悉那个文化世界的人。小说第三十章在写到黑娃与高玉凤举行婚礼时,对黑娃的复杂心理作了一番详细的描写。洞房的门闩播上后,黑娃的心情变得更糟糕,他觉得自己十分别扭,十分空虚,十分卑劣……他想不起已往任何一件壮举能使自己心头树起自信与骄傲,而潮水一波又一波漫过的尽是污血和浊水,与小娥见不得人的偷情以及在山寨与黑白牡丹的龌龊勾当,完全使他陷入自责和懊悔的境地……黑娃久久地坐着抽烟,看到炕头并摆的一双鸳鸯针头,更加卑怯到无力自持的地步……这是一个被传统文化世界的理性之光所唤醒的灵魂,对前此以往的行为的忏悔。我以前不是人……”第二次婚姻唤醒了黑娃这颗浪子心这位生性粗犷的陕北汉子在新婚之夜突然变得温柔斯文谨慎起来。



后来,黑娃又在玉凤的影响下开始念书。当他跪拜朱先生为师渴望痛改前非学为好人的时候,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自己的过去:兆谦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为此,朱先生给黑娃提写了学为好人四个大字。从此,黑娃每日早起借着蒙蒙晨曦舞剑,然后坐下诵读《论语》黑娃言谈中开始出现雅致,举手投足也显现出一种儒雅气度。他从一见到先生就怯得慌到成为朱先生的最好的一个弟子,从拒绝接受儒家文化到最终成为儒家文化教育的俘虏。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4]黑娃反叛过他所不属于的那个有产者阶级,最后却挤进了那个阶级并成为其中最优秀的一个;他反叛过曾使他难以立足的那个社会最后却成了那个社会秩序地卫护者;他反叛过传统的婚姻观念,最后却温情脉脉地投进最具传统色彩的婚姻怀抱之中;他憎恨并打折了白嘉轩那代表传统文化人格的腰杆,最后却拜服在白嘉轩的脚下;他曾毁族规砸宗祠,最后却跪倒在祠堂里;他厌读四书五经是徐先生门下的不屑弟子,最后却大彻大悟埋首四书五经,成为关中大儒朱先生门下最好的弟子。概而言之,黑娃反叛的每一个起点,最后都无一例外的成了他复归的终点。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199304




[2]刘延东.崔岚.电影《白鹿原》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227

[3]李时.《白鹿原》中人物形象描述的悲剧美[J].作家,201310

[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Y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