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学角度谈企业安全生产》,欢迎阅读!

从社会学角度谈企业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安全生产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讲,安全生产就是生产力;安全生产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标签:安全生产;社会功能;生产力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现代安全经济学里有一个“三角形理论”,它认为:经济是三角形的两条斜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安全生产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安全生产状况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大量的安全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又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没有了安全保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即使发展再快,也毫无意义。为此,安全生产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 企业安全生产和其社会功能
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
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也离不开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自身存在的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有以下功能:①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健康;②避免或减轻财产损失;③保障技术功能的利用和发挥;④维护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⑤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⑥避免因事故造成有关人员的心灵创伤、家庭痛苦;⑦维护社会稳定;⑧保护环境和资源,使其免遭破坏和危害。
安全生产在稳定社会的功能上主要体现在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对人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 企业安全生产在社会重要性方面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2.1 安全生产与生产力的关系
2.1.1 安全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
安全生产是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发展进步都是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实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企业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其规模和效益才能够扩大和增长。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在劳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1.2 安全生产就是生产力
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主要是保护生产人员的安全,而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同时,安全生产还可以维护和保障生产资料和生产环境。它是生产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可以创造价值,同样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投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生产就是生产力”,这是所有企业管理者都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
2.2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2.1 安全生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受到结构、体制和环境三大因素的制约。安全生产对环境因素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发展环境,安全生产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参与市场竞争增添了有力的砝码,由此产生的良好的环境因素能够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上述意义上讲,安全生产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2.2 经济发展同时反作用于安全生产
2012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对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就需要必要的安全投入,这是需要企业经济发展了,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才能实现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和我国沿海地区的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上述意义上讲,经济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根本保障。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和期望经济社会发展了、安全生产状况就自然而然地好转了,必须主动进取、超前防范,千方百计改善安全状况,努力提高安全水平。
2.2.3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人本观”,其关
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切实改变唯GDP的政绩观,把安全生产情况纳入到政绩考核之中。在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让路,确保隐患排除。其次,各级安全监察检查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并把执法工作融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形成安全管理常态化。第三是投入观念的转变,要加大安全的投入,由事后“灭火”转为事前“防火”。“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亡羊补牢”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羊”毕竟丢了,且“补牢”是以“亡羊”为代价的。
2.3 安全生产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点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想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安全生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领域各项工作,把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安全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管理层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行动。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将“安全发展观”放在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去,使之真正成为分析问题、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方针。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层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发展和经营者责任考评体系,并与各方面人员的奖惩挂钩,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着力提升操作者素质。四是依法严格处理事故,依法严惩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人员。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警示教育,达到防范事故的作用;通过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促使事故责任者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V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