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陈与义)原文

2023-03-22 20:4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陈与义)原文》,欢迎阅读!
临江仙,原文,陈与义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陈与义)原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

作者:陈与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长沟:此句即《旅夜书怀》 月涌大江流 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新晴:指后初晴时的月色。

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

1




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句,的确是造语 奇丽 (胡仔评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 陈去非 《临江仙》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此因仰承 忆首 ,府注 一梦 ,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艺概》卷四)下片起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 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 闲登小阁 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 真是自然而然 《词源》卷下)。然 自然 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 《无住词》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自然而然者也 《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B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