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活即教育》,欢迎阅读!

生活即教育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450000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陶行知的信条是自立立人、白化化人、自觉觉人,他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勉勉人,他用辛勤的劳作、坚韧不拔的毅力担负着一个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体现着他生命的永恒价值……
阅读了《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一书,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思索:“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
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在学校午餐和午休,少部分回家吃饭。上学期,我们班有孩子们反映,说每次下午到校的时候总是发现自己的座位上会有一些果皮或是饭粒,地面也有些脏,还有午休的辅导老师反应孩子们的寝室也比较乱。针对这件事情,我在班上专门又给孩子们强调了我校“美好午餐课程”的要求,特别是在学校午餐午休的孩子更得遵守。孩子们知道吃完饭之后应该随手把吃剩的米粒、果皮清理干净,把自己的桌子、地面打扫干净,不给别的同学添麻烦。更不应该随手乱翻别人的书桌和小柜子,随意动别人的东西。午休起床后,一定要按照要求叠好被子,整理好床铺,摆好自己的小拖鞋,请值日生检查后再离开寝室。虽是教学之外的琐碎小事,却能带来教育契机,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教师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了成绩之时,教师要像朋友一样去鼓励他,与学生共享成功喜悦,激活他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记得之前教过一个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听写都能看到本子上那许许多多醒目的空白和红线;每次测
试,卷子上大片的空白和错题,成绩一直都是班级倒数的孩子。因此,她特别自卑,也很少有朋友。但我发现她却特别喜欢跳绳,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怕苦不怕累,在班级跳绳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我鼓励她要好好练习。每天我都能看到她一个认在操场上更加努力的默默练习,我就经常在班上鼓励她,表扬她,还抽空到操场上给她测时间,并号召其他同学向她学习。慢慢的她变得自信了,练习跳绳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跳的也越来越好了。最终取得了1分钟跳绳190下,年级第三的好成绩,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她变得开朗了,爱说笑了,老师和同学们也都乐于和她交流,乐于帮助她学习,她对学习也充满了信心,这个女生后来的成绩也慢慢的进步了,提高了。后来,虽然我不教她了,每年她都会给我发信息或打电话,告知我她现在的学习和近况。
学习《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一书,我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所感动;我深深被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所鼓舞。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内涵包含教育是灵动的、是生活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位智者,他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教育是开放的,是灵动的,是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这一思想不仅是在用无私、公平与公正的爱来教育孩子,而且是在教会孩子“治学”和“治事”的能力。
教育工作精心而又繁琐,教育工作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让我们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循着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在教育中前行,反省,学习,滋润幼苗,培育花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B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