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偷食“禁果”的青少年该如何教育》,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偷食“禁果”的青少年该如何教育
作者:薛琛 陈倩倩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1期
【摘要】当前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中学生对性相关的问题趋于开放,性行为发生比例趋于升高,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这个阶段学生的早恋现象,对学生自身、对家庭、对学校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此篇综述就早恋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早恋;现状;原因;教育对策 一、早恋的定义
早恋,顾名思义,即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经济上和生活上没有独立的、距离婚姻还有一定时间的男女中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恋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早恋”一词的意思是:“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早恋”应该指十二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即中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这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观点。青少年心理上不成熟,容易因为异性的外表或学业成绩、个性所吸引所产生的依恋、倾慕误认为是所谓的真正爱情,在感情的波折中因为脆弱且耐受力差,又容易受到伤害。“早恋”还有可能使青少年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早恋的现状
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趋势。上海市 2007 年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男女约会很正常”的初中生比例为 21.29%,高中生比例为
56.89%;24.8%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拥抱行为,9.55%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接吻行为,8.63%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性爱抚行为。
在中学生“恋爱动机”这一问题上,主要特点表现为多元化、差异性大。云南省保ft市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恋爱动机”这一问题上,,57.8%的高中生是为了“弥补内心空虚,寻求精神寄托”;20.3%的高中生“只是想玩玩,尝试恋爱滋味”;10.7%的高中生是出于真心;9.7%的高中生是为“促进学习”;只有1.5%的高中生“很认真,准备将来结婚”。
中学生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趋于开放,性行为发生比例趋于升高,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深圳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中学生中有约会经历的男生比例为50.2%的,女生比例为46.5%;有約会经历的中学生在约会时发生性行为的男生比例为10.3%,女生为4.4%;“对中学生有多个约会对象”的接纳率男生为42%、女生为 33.6%;对“堕胎”的接纳率男生为28.7%、女生为28.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原因分析
生理层面——青少年在生理上的性成熟是造成“早恋”的内部原因。青少年从十二三岁开始步入青春期,性开始发育,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则出现遗精现象,并伴随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成熟使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感,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之情,渴望与异性进行交往。
社会层面——大众传媒中大量爱情题材特别是性文化的传播广泛。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以及信息量的增大,很多影视、文艺作品过于成人化,对两性情感的描述过多,使得当前中学生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非常方便,这些信息对于学生们的诱惑力和感染力非常大,这样极易引起他们对于两性感情的追求和向往,使他们过早地去尝试,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效仿心理,甚至付诸于行动。
家庭层面——家庭结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疏忽。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过于溺爱型,此类家庭物质条件充裕,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有求必应,但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对子女的早恋视而不见,甚至纵容有加。另一类是不健全家庭,大多为离异或单亲家庭,子女自幼就生活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父母“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甚至发展为家庭暴力,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使这类家庭的子女滋生叛逆心理,希望从家庭以外的异性寻找温暖。 四、教育对策
1、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端正思想,正确看待青少年“早恋”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方式。对待“早恋”问题,教育者首先要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对“早恋”的正确认识。作为教育者更应当全面认识早恋问题, 掌握并运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青少年时期的“爱情”,成人首先要去理解, 这是很神圣的感情,不要认为很龌龊、肮脏,而应该很好地保护。 2、加强性教育,提高青少年性道德水平。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异性交往是初中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期。性无知往往容易导致错误的性行为。我们应该系统地给青少年介绍有关性知识,包括性生理、性保健、性卫生的知识,以及一些有关性的常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性道德教育。
3、净化环境,营造氛围。
社会是中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总后方,犹如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对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调控的作用。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导向应起到过滤筛选的作用和净化社会文化氛围的作用,社会相关机构也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构建校园网络环境的同时,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玲, 赵定建.浅谈中学生“ 早恋” 问题的成因和教育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3):247-248.
[2]梁卓欣. 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与教育浅议[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56-57.
[3]任娟.青春期“早恋”处方——动情教育化解危机[J]. 新课程(下),2015,(01):22-23.
[4]芦巧惠.当前中学生早恋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2010,11(03):62-65.)
[5]涂晓雯,左霞云,楼超华,高尔生. 上海市中学生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02):144-146.
作者简介:薛琛(1997.02),女,汉族,浙江宁波市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生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F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