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研究: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一棵大树要想成材,我们知道要重视其根部的生长。同样,一个人要想成才,也必须要从教育的起始点抓起。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就成了一名小学生,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打基础的第一阶段。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为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不同学段的教育机构,其课程实施上的极大差异,导致了幼升小孩子的心理落差巨大,于是幼小衔接一直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幼小之间的学习鸿沟始终存在,以至于成为社会问题。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同步,幼小之间的落差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后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以生活与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直接经验,其中蕴含着许多后继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探究发现式的学习,更容易形成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品质:好奇、探究的兴趣、主动性、从而专注与坚持、便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
断创新的表现,这些正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前期,是儿童一生的起步期,陪孩子好好玩,保护好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征服欲,让他们做想玩敢玩、乐玩善玩、会玩能玩的孩子,坚持,坚信,会玩的孩子会学习,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陌生的新环境。幼儿不同于成人,当幼儿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一方面是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认知的重组过程,但是这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与稳定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在进入新环境的时候往往身边是没有家长的陪护的,缺乏熟悉亲人的引导与陪伴更加剧了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慌。这时候引入游戏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转移注意力,从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到认识游戏规则与认真思考研究游戏规则,借此机会帮助幼儿迅速地与周围的人建立相应的联系与沟通,稳定情绪。
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培养幼儿好的学习习惯比只重视幼儿的学习重要得多,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学会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增加幼儿对于小学的向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A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