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二足球单元计划》,欢迎阅读!

足球单元教学计划
年级
初二年级
学期
一
课次
5
执教
肖阳
1、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熟悉球性,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初步具备组织和进行比赛的能力。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逐步形成自信、勇于尝试、敢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体验合作与交往。
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
标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熟悉球性,使学生能合理、规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足球技术动作;初步具备一定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战术素养,学会与人交往。
课次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教与学的主要方法
1、一人踩球另一人体会脚接触球的部位,然后交换 2、对墙脚背内侧踢球练习由近到远 3、两人对练
a、近距离一踢一接 b、远距离一踢一接 4、踢准比赛
1、两人对练
a、近距离一踢一接 b、远距离一踢一接
2、在指定的区域内脚掌、脚内侧接地滚球比赛
脚背内侧踢定位一 球
初步掌握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动作
重点:掌握踢球部位,动作协调;
难点:踢球时力量、方向的控制;
二 脚掌、脚内侧接地
滚球 初步掌握脚掌、脚内侧接地滚球的技术动作
重点:接球时的迎球后撤动作连贯
难点:接球时缓冲幅度的把握
三 脚背正面踢定位
球
初步掌握脚背正面踢定位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1、一人踩球另一人体会脚接触球的部位,然后交换
重点:注意支撑脚的位
2、对墙脚背正面踢球练习由近到远
置,正确掌握踢球部位
3、两人对练
难点:脚踢球时脚背蹦
a、近距离对踢
直,身体协调
b、远距离对踢 4、踢准比赛 1、师生共同完成脚内侧、大腿、胸部接空中球的动作演示
2、两人合作学习:一抛一接 3、学生展示、评价,改进练习 4、在指定的范围内学生互比谁接的好
1、两人一对一抢截球练习 2、三人一组抢截球练习
重点:把握好抢截球的
方法:可根据队员的情况,进行2
时机与合理的抢球动作 人传1人抢球练习
3、抢截球游戏
难点:准确的判断和快方法:全班分成3组,每组2人抢
截球,要求传球的队员每次接触球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不超过3次,抢截成功后可换人
四
脚内侧、大腿、胸部接空中球
重点:把握好准确的接
初步掌握脚内侧、球部位 大腿、胸部接空中 球的动作方法 难点:接球时的缓冲和
对球的控制 利用抢截球的练 习,来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实战能 力,满足他们争 强好胜的性格。
五 抢截球
六 头顶球
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头顶球的方法,初步掌握头顶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通过局部二过一战术演练,提高学生摆脱防守的能力,鼓励学生去思维,学会相互协作。
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的射门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1、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重点:顶球时机、方向、
2、对墙自抛自顶练习
力量和准确性
3、两人一组进行互抛互顶练习
难点:判断、选位,身
4、看一看谁顶进的球多?
体协调发力
5、教师来回指导。
1、世界杯精彩二过一战术欣赏,教
师和学生示范局部踢墙式二过一战术
2、3人一组进行踢墙式二过一练习 3、教师巡察并及时指导
4、学生演示,师生评价,教师总结和指点
1、教师示范射门,讲解动作要求 2、2人一组由近至远射门练习 3、设置球门并离球门13M划一直线便于放球射门练习
4、设置一罚球点进行射门比赛 5、教师巡察并及时纠正错误
七
局部二过一战术演练
重点:传球时机、方向和力量的大小
难点:传接球时准确的判断与选位
八 射门
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合理、脚尖与射门方向一致
难点:发力射门时动作协调、脚接触球的部位准确
九
足球综合技术练习
通过绕杆射门综合技术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球变向及射门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1、教师示范绕杆射门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重点:绕杆变向技术合a、绕3杆练习(普及组)
b、绕5杆练习(提高组)
理、动作连贯;
c、绕3杆射门(普及组)
难点:绕杆时动作之间d、绕5杆射门(提高组) 节奏的控制,球不碰杆; 3、绕杆射门比赛
4、教师巡察、指导
5、学生比赛,师生互动交流、评价
十 远距离大力踢球
1、教师示范远距离大力踢球的技术
初步掌握远距离重点:踢远球时大腿带动作,讲解动作要求
大力踢球的技术动小腿,小腿快速摆动 2、2人一组由近至远踢球练习 动作,提高学生的难点:踢远时身体各部3、踢远比赛
摆腿速度和动作位动作的正确、协调发4、师生互动交流、评价 协调配合的能力。 力 通过绕杆射门综合技术的测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球变向及射门的能力,增强技能学习意识。
重点: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充分认识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进一步掌握绕杆射门技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难点:左右脚运球熟练,射门动作连贯、成功率高
1、教师讲解绕杆射门的测试要求 2、学生按测试要求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和学生做测试员,根据普及组和提高组的不同要求进行测试 4、师生互动交流、评价
十
综合技术测试 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