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经济学801专业课125分,说说应试经验和复习误区

2023-03-16 07:3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财经济学801专业课125分,说说应试经验和复习误区》,欢迎阅读!
专业课,应试,误区,经济学,复习
首先,介绍一下,我本科就读于某211大学工科专业,经济学基础薄弱。但在经过复习之后在今年年初的研究生初试中,获得了经济125分的成绩,尽管不算非常理想,但就我所知没有比我高的分数了。所以各位学弟学妹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们应该也有足够信心学好经济学,取得理想的成绩。

好,下面是我的主要复习经验

1,误区解释:

1.1直接看教材

以前网上有种说法,财大的经济学考的是中级经济学,对于经济学基础差的同学(特别跨考的同学)最好先看高鸿业之类初级经济学,然后再看财大指定的范里安、曼昆的教材。注意!其实这是存在很大弊端的: 众所周知,欧美的西方经济学思维和国内的经济学思维是有一定差别的,这种差别最大程度得体现在教材上,看过高鸿业之类的书之后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对于之后学习范里安、曼昆的国外教材有很大副作用。因此,我建议各位同学直接看范里安、曼昆教材,也许刚开始你会碰到很多小挫折,但都是能通过多看多想来克服的,这也是我此次考研专业课复习最庆幸的选择。

1.2关于报班

我本人不建议报专业课辅导班,因为我去了,结果老师教得太简单,什么都懂,大热天就在那打瞌睡了,去了两天就没去了,浪费了。因为辅导班是大众教育,各人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复习进度不同,老师自然只能教最基础的,几天时间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另外不得不说,专业课辅导班请的老师都是比较差的,财大经济学有水平的老师会去外面接这种活? 每一个考研成功者都是一个自学能力较强者,我相信大家都有能力学好,何必浪费钱去报班?辅导班发的什么内部资料完全可以在网上搞到,或者你们向参加辅导班的同学复印下,多简单?!

2,正式复习要分几轮进行,轮数因人而异:

首先第一轮,建议先看微观,按书目录依次有序阅读,第一遍控制在一个月左右时间,重在理解,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偶尔要不求甚解,第一遍你不可能把什么都看明白。然后宏观,同样一个月左右,但比微观稍短些,宏观不求甚解即可。

第二轮,配合复习全书按章节复习,无间断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一周一次总结顾。关于习题,我个人认为微观就是数学应用题,宏观就是图形建模题,看到题干脑子里都能自动套用经济模型,当然题目做得多了自然能达到那种境界。

第三轮,快速浏览教材,一定要保证之后能在白纸上顺畅地写出书的框架,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其中的各种模型,这有利于你在考试时清楚地知道试题考的是什么,有种像卫星自动定位的效果,呵呵。然后加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即可,这里补充下关于题目,教材上的题目一定要做,每年真题都会有一小部分取自书上原题或变形,另外往年的真题一定要做,可以在大概12月份的时候恰准时间做。




3,成败在细节:

这是我复习过程中最精髓的部分,

3.1关于经济模型。 大家如果看过书,都清楚不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有很多经济模型,比如重点的斯勒次基方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你在学习模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分这么几步走

| 模型假设前提是什么?即是什么假设使得这个模型有个存在的意义、价值? | 模型的外生变量是什么?内生变量是什么?模型研究的是哪些关系?

| 能够离开书本,自行在白纸上推导出模型、公式,自觉运用作图法和代数法

| 改变某个假设,或者变量,模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候模型反映了什么?(此为较高层次要求,财大的题目喜欢变化模型,但大多是由书上的模型改变的,希望大家能够把各模型融会贯通、熟记于心)

3.2关于习惯

经济学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建议大家不要做很多笔记,只需要精简的文字标注在教材上即可,它重在理解,重在运用。试问,你会在微积分书上写一串笔记吗? 但我希望大家看书的时候,随手准备一张白纸,把书上看到的知识点用代数、图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在纸上,便于理解记忆。

3.3关于应试

说明一下财大的经济考试题,分是非题20道、选择题40道、大题6道,可以说时间非常紧。

小题:

我在今年考试时,是非题、选择题基本不超过1分钟思考,没办法小题总归才60分,而6道大题有90分,重点自然要放在后面,但是如果你小题拿不到好的分数,总分必然高不了。所以这里要求大家思维流畅,前面我提到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教材框架牢记于心、模型融会贯通,主要是针对60道小题的,财大的题目比较难,它问的东西不是直接能找出答案的,需要思考,需要你的大脑像搜索引擎一样在你已有的框架里搜索出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从而得出答案、结论,有不少题目还需要笔头运算。我希望大家考试前充分准备,考试才能把握好时间,碰到不会的就猜个答案,毕竟才1分,但是时间是浪费不得的,今年考试时有些知识点教材上压根没有,(我把教材的附录啊、标注啊什么的各个角落都看遍了确实没有),我猜测那些题真有可能拿来打心理战的。所以考试时要注意技巧,拿高分是关键,不要死盯着一道小题。

大题:

微观大题基本都是数学应用题,添加了些经济学概念。宏观呢是大题中比较难拿分的,本是模型的推理,今年一道是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学题、一道模型代数推理,一道是模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oY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