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科学朗读古诗词》,欢迎阅读!

如何科学朗读古诗词
在学习优秀古诗文时,一个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朗读。它不仅给教学带来全新的局面,还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的智慧与崇高精神,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厚重文化而骄傲。
“传统阅读白话课文”的朗读教学模式就是: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流利句章;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传统阅读古诗文”几乎也是这样的三部曲。 “艺术阅读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模式为:艺术一读,读对节奏;艺术二读,平仄韵读;艺术阅读,抒情演唱。它的实施使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感情地朗读”,真正使“情”表现得具体化、艺术化、情感化。可见,“艺术阅读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模式符合“诗抒情”的理念。
“艺术阅读古诗文”朗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如下有关诗词朗读的知识点:一是“古代四声与平仄”,二是“古代四声与现在普通话的四声”,三是韵、押韵及转韵,四是语言决定平仄节奏,五是“平仄与节奏”有守有变。下面具体阐释一下“平仄节奏”的作用。
平仄节奏“守”的含义:两个字组成一组语音,成为一个节奏。如果这一组字音是“平平”或“平仄”或“仄仄”或“仄平”,那么分别就是:平平节奏、平仄节奏、仄仄节奏、仄平节奏。毋庸置疑,每首诗词都遵守这样的规律,由两字组成一个节奏的多组平仄节奏,布列其中。还有一种是平仄节奏要变。只有诗词的平仄节奏变化,才得以与作者抒发感情的起伏转折相符合。
“最美朗读古诗文”中的压轴戏就是“抒情演唱”。抒情演唱是朗读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唱的目的就是全方位展现、享受诗词的美。诗词的美可用诗评家殷璠提出的“风骨”“兴象”进行概述。何为“风骨”?“风骨”不仅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气、感染力和语言表现的力度,更具有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雄浑壮大之美的意味。何为“兴象”?它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要理解“风骨”“兴象”,吟诵是很好的方式。诗词的意象在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忽近忽远、忽紧忽松的节奏中,在语言韵味的装饰下,情感表达更加形象。
古诗文所涉及的四声、平仄、节奏、韵、押韵、转韵等,对朗读、理解及欣赏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学生初步接触这些知识后,就该应用“艺术阅读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模式进行实践。
朗读古诗文评价的标准:唱出诗中意象的生气,唱出灵动的平仄节奏,唱出诗韵的情致,唱出诗意的美感。通过古诗文的朗读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
最美朗读使每个抒情演唱者在演唱时全神贯注地感受诗词的一言一语,一物一景,这对个人记忆有极大帮助。在演唱中诗词的平仄节奏与旋律易使人入迷,不
知不觉进入欢愉状态,忘我地演唱。因此,演唱使学生充满鲜活生气,宛若穿梭于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这样,“艺术阅读古诗文”起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V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