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有感》,欢迎阅读!

幼教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读书《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有感
我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认真系统地阅读了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 一书,读后回味至深,对现代幼教工作有了全新理解,特别是理论素 质的提升让我感受到从事这项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悟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 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教育应该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
征,主要包含幼儿的个人生活、 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生活”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及课 程取得成效的保证。孩子个人生活充满了多种发展契机,表现出 生动和感性发展,是对幼儿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幼 儿园生活应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 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是一种与有意识的教育目的直接相关 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教师 应充分注重和珍视这种价值。所以,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利用幼儿 园生活本身以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所以,幼儿课程教 育回归“自然”和“本位”,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要体现整合性。
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相互渗透、 相互联系的 , 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的内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困惑就 是幼儿的学习机会。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有情境性的,幼儿 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情境性。 “实
习场”的方式 就是一种很好的情境性学习方式。实习场不是一个情境,而是情 境脉络,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情境。幼儿在实习场中的学习是整 体的、综合的、操作的学习。如一个搭建幼儿园的实习场,除了 搭建外,对幼儿园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计数,同伴间的合作等 工作,都能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智慧。幼儿在持续的操作过程中, 练习了各种技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所以,幼儿课程应体现整 合、整体的思想,让幼儿在生活的情境中带着任务去操作、学习, 获得生长、生活所必须的一些经验。
三、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需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的定位,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 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感染,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 战,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有这么一句话:帮孩子的眼睛越 过围墙。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越过禁锢自己思想定势的“围墙”, 也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带领孩子走出现实生活中的“围墙”。对 幼儿来说,一切都是好奇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 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 不是他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 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 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带领孩子们走出“围墙”,使他们
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自己去发现,去体验,获得知识。这样, 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 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就是一 个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积极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 问与需求,启发幼儿实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最终达
到促动幼儿 健康成长的目的。
幼儿教育应该适合时代发展,随着社会进步水准去整合教育 资源、去创新课程设计,教师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以孩子的视 角变策略,用爱心培育,就会感受幼教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