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深度揭秘扶弟魔的心理学特征及其原生家庭特征》,欢迎阅读!

心理学-深度揭秘扶弟魔的心理学特征及其原生家庭特征
当代有句话叫做“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妈宝男”。在此我仅仅分析中国“扶弟魔”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原生家庭的特点。
首先说什么叫做扶弟魔。所谓的扶弟魔就是那些不顾丈夫感受或小家庭利益、像着了魔一样补贴弟弟或娘家人的婚后女人。这其中最为可恨的是那些对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弟弟进行扶持的女人。
扶弟魔的形成是其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为此有人说扶弟魔的形成是因为其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结果。我认为这仅仅说明了一种概况,其真实的原因是来自于“扶弟魔”的父母对“儿子”的溺爱或对“儿媳”的跪舔的一种心理。如果细说的话,那就是有的扶弟魔的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的太辛苦,有的扶弟魔的父母担心“儿媳”将来对自己的不孝,于是他们具有着哄儿子或儿媳的一种心理。也为此,扶弟魔们的父母为了实现自己年迈后能够老有所养,于是开始给女儿灌输一些特殊的观念,比如:“儿媳妇不是婆婆生的婆婆养的,为什么会伺候公婆呢?”、“哪一个公公婆婆最终不是落入儿媳妇之手呢?”、“做女儿的要哄着点弟弟和弟媳,也好让弟媳对自己的父母好一些!”、“谁的女儿不怕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儿媳面前受委屈呢?”、“养老只能靠自己的亲生子女?”、“给你弟弟(或弟媳)一些×××(钱或东西),显得多好呢?”、“你弟弟在咱老×家是顶门户的,你可要帮着他啊!否则咱家还不让外人欺负或笑话吗?”、“虽然是你婆家为你们买的婚房,但是母女最贴心、按照法律女儿也是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的,我随女儿居住,合理合法!你公婆又能怎么样?”、“女儿和父母最亲,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最终把自己的女儿绑架。
扶弟魔们的父母试图“跪舔”儿媳或溺爱儿子的这一心理,反之也验证了扶弟魔们在原生家庭中自始至终的地位低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扶弟魔离婚后再度回到娘家、会遭到原生家庭的嫌弃的原因所在。
那么扶弟魔们的心理发展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扶弟魔是婚后才形成的。扶弟魔在与男朋友恋爱或刚结婚时是没有任何表现的,有的仅仅是抱怨父母重男轻女或父母对儿子的偏爱。
一般来说,扶弟魔结婚生子之后,她的父母往往还会表现出对外甥或外甥女的厌弃(比如:拒绝帮女儿带孩子等),这是因为他们唯恐得罪了儿子或儿媳,也唯恐儿子和儿媳将来挑理。大家都知道,对于城市有工作的女士来说,带孩子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如果婆婆能够帮着自己带孩子还好,但是,如果一旦自己的婆婆不能为自己带孩子,那么此时的女人也许是人生最心酸的时刻。
扶弟魔父母对女儿观念的改造,往往开始于扶弟魔的孩子已经上园或上学,不再需要人带的时候。此刻,扶弟魔们的父母将开始转变一种态度,比如会通过小恩小惠的方式或“我看着外甥和女儿最亲”的语言灌输来拉拢自己的女儿。
我们说,大多数成年人永远没有能够摆脱儿童时期的一种心理模式。在原始家庭中、在兄弟姐妹中,自出生之日起就缺乏地位、遭遇嫌弃、遭遇排挤或说从来没有被父母肯定过的孩子,待他成年以后,如果父母稍稍对他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有所肯定的话,那么他就不顾一切的朝着这一目标前进,以便得到自己父母的不断肯定或表扬、以便彰显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多年来所缺失的地位或尊严。如果父母对他的肯定是在“孝敬父母”这一方面,那么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的孝,甚至有的人还会成为“三乡五里”、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相反,那些从小就被父母肯定或溺爱的孩子,成年之后要么不孝要么表现一般般。其实,成年人的这一心理现象早已被心理学界所揭秘和验证,虽然在他人看来这一现象多少有点儿儿童情感心理模式的色彩。
正是如此,扶弟魔们在父母的特殊的观念的灌输之下,稍稍有所表现,再加之父母的稍稍肯定,扶弟魔们就开始了不顾丈夫或自己亲生孩子的感受,像着了魔一般为娘家人疯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M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