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偏远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弊端》,欢迎阅读!

偏远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弊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全国各小学在不同程度上都开设了英语课,有的还进行双语教学,校园里充满了中外结合的气氛,目的是好的,想法也不错。但是在小学,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虽然对小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却有很多的弊端,就此问题笔者先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偏远农村小学过早开设英语课,不利于给母语打基础。
也许有许多人认为,笔者的观点与众不同,和别人在唱反调。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因为在学校、家里、社会上,我常常听一些家长在埋怨:学了三天半英语,连汉语拼音都不认识了,总是和英语字母混。语文老师也在埋怨学生总是把汉语拼音读错,英语老师更是不高兴,发出现在的孩子怎么连英语字母也学不会的感叹。再看我们的孩子,整天叫苦不迭,连母语都不会念,不认识,又让学英语,真是雪上加霜。把拼音中的a 读成A,把 b读成B,最后是汉语没学好,英语更是一团糟。他们毕竟是小孩,以汉语为主,因为这是他们的母语。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四年级开设英语最为合适,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再学英语就不会有太多的撞车现象。
二、不重视口语,只看重考试成绩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随时随地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应试教育使得大多数学校重考试成绩,轻口语训练,违背了国家在小学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又给孩子们增加了一份必要的负担,等上了初中以后,反而对英语产生了厌倦之感,开设的是趣味英语,反而成了难懂难理解的讨厌课。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应该重在培养兴趣,而不是为成绩而学习。
三、学校师资条件不足
大多数偏远农村小学师资条件比较差,专业英语教师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是找初中生代课,还有的学校任课老师从来没学过英语,这样的教学可想而知后果如何,一个单词出现了几种读音,互相说时都听不懂,等以后上了初中就更难纠正。这不是在打基础,而是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绊脚石。
四、英语课死板,教学媒体不能实现多样化
挂图、实物、模型、卡片是我们传统英语课中常用的教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种视听手段的不断完善,对搞好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小学阶段的英语课,面对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模仿能力强,而且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英语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两点来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多媒体电脑的使用,可以让英语课由静变为动,直观感强,学生感性认识强烈,在教学中还可以把教材内容编排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游戏等,让他们在欢乐中接受知识,这样英语课就不死板了。但是偏远农村并不
能拥有这样的条件,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传统教学用具都没有,更不用提多媒体电脑了。
五、社会监管力不够,家长尽责不足
自从开设英语课以来,二、三年级的教科书都是一样的,甚至四、五年级的也相同,这是什么道理?一是农村信息不灵通,二是社会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统一管理造成这种混乱局面,致使所开设的英语课达不到预期目标。再者学生家长也有一定责任,从小学开设英语课,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三十刚出头,都是初中以上毕业生,完全有能力辅导,再加上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对于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许多家长就是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去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认为辅导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许多家长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提出的问题持回避,讨厌的态度,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学英语的兴趣。
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是有利有弊,不会一帆风顺的。在偏远农村开设英课很有必要,可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们开阔视野,早日认知外面的世界。但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看问题。不管怎样,只要社会关注,领导重视,家长尽责,老师认真,孩子感兴趣,这棵树就会根深叶茂,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