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下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下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
作者:李伟东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29期
摘 要:在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高校、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具有紧密的关系。本文以推动大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在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就业环境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249-02 1 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就业环境 1.1 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
当前,无论是我国国内局势还是国际局势都呈现出良好态势,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而言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部门也基于社会发展需求而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方针,这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高校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开始施行,这一政策对于提升我国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从2003年开始,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影响逐渐凸显,即走出高校的大学生需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相较于高校扩招之前而言的就业率下降现象也成为了客观事实;其次,劳动人事制度的滞后性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大学生自主择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就业岗位选择、就业地点选择方面也呈现出了较高的灵活性,但无论是户口变更制度还是人事迁移制度等都很难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灵活性特征及其大学生需求,这让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政策壁垒而受到了限制。 1.2 大学生就业经济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深入,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其中,无论是经济所有制的转变还是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等,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经济所有制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来看,当前,公务员、国有企业仍旧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但这些岗位所具有的应届生需求量十分有限,而民营企业虽然具有更大的人才需求量,但人才竞争比却较低,这就导致了一些热门岗位门庭若市,而另一些工作岗位则无人问津。然而,当前事业单位改制、国有企业减员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这对大学生的择业选择以及在就业中面临的竞争产生着重要影响;从产业结构变化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部分行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对岗位数量提升所发挥出的作用不断弱化,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从区域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来看,当前,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旧客观存在,这决定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很难展现出较强的人才吸引力,因此,虽然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以及就业空间,但是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与填补。 1.3 大学生就业文化环境
大学生就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指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正确择业观、就业观养成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所开展的就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着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一些家长处于对孩子的保护或者是溺爱,而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包揽现象,这制约着大学生自主择业意愿的达成。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没有能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清晰的认知并对学生就业持有较高的期待,这也导致大学生在自主择业与就业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官本位”思想对大学生就业同样产生着影响。关于官本位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经济环境中已经做出了论述,如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作为择业与就业对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就与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最后,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欠缺社会经验,他们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容易受到舆论误导。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在针对大学生开展报道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大学生形象进行片面解读的现象,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化策略 2.1 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在大学生就业环境的优化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从大学生政策环境的优化方面来看,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重视推动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以应届毕业生为对象,针对中小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对就业薪金补贴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鼓励大学生“快就业”并为社会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有必要以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为对象,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与贷款贴息服务,从而鼓励大学生通过开展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有效拓展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空间,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2 推动大学生教育与人才需求实现对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高校需要对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实现大学生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在此方面,高校需要树立以市场、以就业、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对自身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优化,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协同提升,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开展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的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高校还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构建良好保障。 2.3 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为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应当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发表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的舆论并引导社会舆论向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发展。如以新闻媒体针对大学生就业所开展的新闻报道来看,新闻媒体应当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到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避免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过高的期望,也避免社会大众使用“官本位”的思维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做出评价。与此同时,新闻媒体需要鼓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重视实现自身的价值、避免出现职业歧视现象,从而为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共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优化,高校需要确保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实现对接,新闻媒体等则需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勇军.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64-165.
[2] 李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趋势[J].人力资源管理,2017(9):29-30. [3] 王志学.基于就业危机环境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10):108-1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7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