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评促学,幼儿园论文》,欢迎阅读!

以评促学,幼儿园论文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课程注册人数超过440,000人,并且一些MOOC开始被学生用于修读学分,如何衡量在线课程的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DeBoer,et al., 2014)。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是在各种在线课程平台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结论性的判断。自动评分的多项选择题是在线课程平台上一种常用的终结性评价工具,但编写高水平的多项选择题既费时又具有挑战性(Suen, 2014),特别是对学生作业进行定性评价更需要新的方法来实现。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同伴互评(peer assessment)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方式。同伴互评是指学习者在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个体内化认知加工过程,运用习得的知识技能对同一学习环境中其他同伴的学习作品或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是同伴作品的数量、水平、价值、作用、质量等(Topping, 1998)。在同伴互评中,学生具有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从评价者的角度审视作业任务,有助于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因而同伴互评对于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Yu & Wu, 2016)、作品质量以及学习成绩(Gielen, et al., 2010)均有积极影响。
同伴互评虽然可以带来诸多益处,但有研究者发现评分者之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差(Luo, et al., 2014; Admiraal, et al., 2014),即评分准确性不高,因而同伴互评的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李梅, 等, 2016)。有研究者从评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考察能够提高其有效性的因素,如署名方式、认知风格以及训练方式等(李菲茗, 等, 2018)。同伴互评领域的权威研究者Topping(2017)指出,同伴互评是一个系统过程,有效组织同伴互评是提高其评分准确性的关键,进而将研究带入了整体视角,即需要不断完善同伴互评的组织程序与方法,从整体角度去考虑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同伴互评。张义兵(2018)对基于知识建构的网络互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互评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除此之外,现有研究还没有从整体视角对同伴互评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因此,本文先从理论上构建同伴互评体系,进而在实践层面将同伴互评体系操作化为同伴互评组织程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