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2022-08-22 15:53: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欢迎阅读!
心声,倾听,学会,孩子
怎样倾听孩子的心声

2010-6-8 10:02:38 来源:<未知> 访问计数:95



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本不听!”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倾听行为不满。

亲子沟通就这样从一开始就切断了:孩子以不听挡回父母的,以.„不说抗议父母的不听。而为人父母者,你可曾想过:你是否说得太多.“得太少?你是否在意孩子的感觉和情绪?你是否了解孩子所关心的事和人?也许你要说,正是因为孩子不肯听,才逼得你说得太多。但来自孩子方面的抱怨是:正是因为父母说得太多.才逼得他把你们的话当耳边风。

在倾听不良的家庭里,充满了互相指责。那么,谁是主要责任者?我想,应该是家长,因为你是亲子沟通的指导者、示范者。家长应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你一味的以增加说的难道就能达到孩子愿意听的目的?事实是适得其反:因为孩子本来就不愿听,你说得越多,自然就越是反感。家长也许认为说多了,孩子嫌烦就会听。的确,在一些时候,孩子因为嫌烦就听了。结果,孩子出于嫌烦的行为又鼓励了你:你学会用多说讨他,进而促成他。但是,危机正是在这样拙劣的沟通中酿成,并日积月累地发展起来:一方面,你要以更多的唠叨讨他烦”;另一方面,孩子对唠叨的适应也越来越强,同时反感唠叨的情绪也越来越强。最后,你的话就变成了孩子的耳边风。你不觉得,正是你教会了孩子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当然,没有父母会有意识这样做,但你仔细想想,事情是不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的呢?很多家长评说自己的孩子,常说小时候蛮听话的。可见,他决不是从一开始就把你的话当耳边风的,是吗?

现在,你最关心的是怎样让孩子学会倾听。而我的建议是从你自己开始,学会倾听,尔后再来谈孩子怎样学会倾听。这是因为,有效的倾听不仅是良好沟通的一半,而且如果你对子女缺乏有效的倾听,你管教子女将不会有真正的成功。

也许你会觉得我这样要求你太武断,‟„学会倾听?那是对小孩子的要求,做家长的还要学倾听?”那么,好,让我们自测一下:



l、假如你的儿子问你:“爸,明天你干什么?”通常,你的回答是: A:我不干什么。

B:我要出去一趟,有点事儿。

C:哦,我可能有点事。你有什么事吗?是不是需要我帮忙?

我想你已经明白了,真正合格的倾听者是C,因为AB只是听见了,只有C见了话中之,话中所隐含的某种试探、某种企求。类似的问话,尤其在亲子之间,家人之间,比比皆是,可惜我们很多人没有听懂它,结果轻则疏离了彼此的感情,重则可能引发一场口角。比如:

儿子:爸,明天你干什么?

父亲:我要去一个人的家,有点事。

听起来,父亲的回答如此简单明白,儿子应该满意。但儿子闷闷不乐,觉得父亲不关心他。有时候,儿子不死心,还想再试探一下——

儿子:大概要去多少时间? 父亲:不知道。去了再说吧。


听起来父亲说得并不生硬,但儿子更加不愉快,本来有心求父亲明天一起去放风筝,在不想开口了。父亲呢,一点儿也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忽然闷闷不乐了。其实他是很乐意与儿子一起玩的。事情就是这样微妙,大家都觉得非常扫兴。有的父亲甚至再加上这么一句,管这么多干什么?”那更是曲解了儿子的原意,而儿子若是再顶上一句,谁要管你了!”一场不愉快的口角必然发生。

这个例子说明,由于父亲没有听出儿子话中有,别有所求,所以没有做出适当反应。结果,父亲被儿子误会了,儿子误会他是不会带自己去放风筝的。而父亲却一点不知道他什么地方做错了。



2、你的女儿放学回来说,每天作业这么多,她真不想做了。你通常的反应是: A:作业多,也是老师为你们好。

B:又不是你一个人作业多,大家都是这样,有什么好说的!赶快去做! C:作业是太多了。要么你休息10分钟再做吧?

想必你已经意识到,C的反应是真正听懂了女儿的感觉女儿需要父母的关心和体贴,真不想做是她负向情绪的一种言语宣泄,并非她真的不做作业。而AB的反应很可能引起女儿顶嘴:“我没有说老师,不好我没有说别人作业不多女儿觉得跟你们讲话真没意思因为父母听不见她的感觉曲解了她的意思。而父母又可能指责女儿对大人没有礼貌。结果大家都很不愉快。

可见有效的倾听不容易。而不会倾听的家长也大有人在。所以,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而对自己的倾听行为太自信。或许,正是因为做父母的身份使我们更容易忽视去用心倾听孩子。所幸,有效的倾听是可以学习的。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或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常常是含蓄的委婉的转个弯儿说出来。还有一些话,甚至不是用语言出来,而是用眼睛、脸部表情、身体动作出来。即使做子女的〔特别是较大的孩子或内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如此。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能够倾听子女了什么,尤其要去倾听语言里面包涵的感觉是什么,还要能够出那些没有声音的来。而父母如果不能做子女有效的倾听者,就有可能误会子女,也可能被子女所误会。

为了达成你和子女的良好沟通,你需要从有效的倾听开始做起。学会有效的倾听,一是有助于你了解子女,尤其了解子女内心的感觉和情绪,二是有助于你说的话让子女愿意

l,倾听自己每天说了些什么。如果你的子女认为你唠叨,那么,你先要从倾听自己讲话开始学习。你可以用录音机来记录自己每天的某段时间里都说了些什么,然后放给自己听。你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有一个母亲发现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竟是那样刺耳,简直是噪音!而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讲话竟是那样可怕;她发现自己说的事情,也是那样鸡毛蒜皮,吹毛求疵!她因此理解了:子女,还有丈夫为什么都嫌自己

2、倾听孩子说话比做家务更重要。当孩子和家长说话的时候,我们一些家长常常尽忙自己的事情,心不在焉。你刚才说什么?”家长这样的问话会让孩子非常扫兴:“算了!”孩子悻悻走开。我始终认为:应该尽可能先倾听孩子说话。无论如何,比起家务,与孩子沟通是更重要的。这是因为,当孩子主动和你说话的时候,正是父母了解子女的最好时机;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良好倾听的榜样。而更深远的意义是,家长良好的倾听行为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父母关心他,在意他。这样当孩子有了烦恼的事,高兴的事,他就愿意说给父母听,愿意与父母分享。而你籍着这种良好的亲子沟通,对子女的了解也更细微、及时。在人格上,我们应该把孩子真正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也许你认为他是孩子,他说的事情无关


紧要;他还会不识事务纠缠你。的确,他会有你所担心的行为发生。但你要注意两点:一是你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孩子可能是事关重大,你的感觉不能代替他的感觉;二是如果孩纠缠说明孩子有沟通需要情感交流需要无论如何,父母没有理由拒绝倾听孩子。如果你拒绝倾听孩子,结果是孩子也拒绝倾听你!

3、倾听孩子的感觉,作必要的核对。父母不仅要倾听子女说了些什么,还要猜度他内心真实的感觉是什么,并且作必要的核对。家长核对性的反馈,还具有镜子的作用,有助于一子女觉察自己的感觉。下面的例子可以启发你的思路。你不妨先想想话中隐含的真正意思感觉是什么?想足l分钟,再核对一下,看你倾听感觉的能力如何?

孩子说:“……可是我从来不把别人往坏处想!” 你想,他内心的意思感觉可能会是什么:

我上当了(后悔);你们把我教得太纯洁了(抱怨); 我以后不能过于相信别人(自责) 您对自己的猜度,不妨用你的意思是……”句式核对一下:你的意思是上当了,你很后悔?这样,孩子通过父母的核对性反馈,会觉察到自己有或没有上当后悔的感觉。而你的猜度也得到了核实。但要注意,核对的时候,一定要用关心、猜测的语气,口气放柔和。如果是反问口气,听起来就不是核对,而是指责了,必引发不愉快。当然,作为子女也要学会有效的倾听父母。例如你的母亲诉说,她很累了,每天有那么多家务活,她真不想干了。继而她又抱怨,你们都不知道帮忙。你作为子女,通常的反应是:

A:对她说,干不动就不要干好了,让爸爸来了干。

B:直接走过去,抢过她手里的活,说,累了就去休息,多讲讲什么!

C:走到她边上,理解地说:就是,每天真有那么多家务事,把我妈累的!有些事能不能不做呢?其实我也很想帮忙,就怕我做的你不满意,有时候也确实没有时间,有时候也真有依赖思想。

显然,C的反应是真正倾听到了母亲的心音,母亲需要关心和体贴。有时候常有这样的事,当母亲这样抱怨的时候,你和你的父亲可能就不无怨气的跑过去帮忙,而母亲又不要你们帮忙。你们怪母亲这么难弄,其实是你们自己不会有效的倾听,误解了母亲真正的需要。因为母亲真正需要的不是你们的,而是你们的

有效的倾听开始做起,你将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互相关注,多的彼此了解,误解减少了,口角吵架减少了,大家都感受到家人之间更多的温馨亲情和融洽。那么,你将付出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倾听的时间。你不觉得,这些时间是值得支付的吗?

一个警句:倾听孩子比做家务更重要。

一个练习:孩子正在做作业,问:妈,现在几点了?”

他内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至少想出3条,并用核对的句式反馈。 1、你的意思是() 2、你的意思是() 3、你的意思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i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