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卑感在青少年中最为常见》,欢迎阅读!

自卑感在青少年中最为常见,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自卑使一部分学生自己觉得低人一等,自我轻视,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总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导致他们疏远亲人朋友,拘囿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自爱自怜,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只有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霾,才能迎来自信的阳光,走向成功的大门。笔者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结合产生自卑心理的个案分析,探讨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从家校合理,教师助力,学生主动和日常行为肯定等途径探寻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李,男,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说话爱脸红,性格内心,沉默寡言,上课很少积极发言,对老师同学冷漠,没有朋友,惯爱独来独往。因为他性格怪癖,在学校老师同学对他的关注不多。平时如果有人惹毛他,情绪就会表现得特别激动暴躁,有时会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在家与父母关系也很紧张,不愿和父母用心交流。
二、家庭状况的了解
我和小李多次谈心,他都很不配合,特别谈到他的家庭情况时,更是的三缄其口。之后我走访了他家,才了解了有关他的详细情况:他父亲腿有残疾,家境贫寒,40多岁时才好不容易娶上了老婆--他的母亲,母亲也有耳疾。一家人生活特别辛苦,家里徒有四壁,因为家里穷,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们,他的父母在谈话中也是充满了自卑与无奈。小时候,小李常因为穿的破烂受到小朋友的嘲笑,久而久之,他不敢在人多的的地方说笑,怕别人笑话自己,看不起自己,只是埋头默默的做事,不管是谁让他做事,他都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但是但是就是容忍不了别人对他的瞧比起。
三、辅导过程
根据以上情况的了解,我明白了他身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来源与家庭的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与在校得不到很好关注也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携手共同帮助的方法来帮他走出自卑。
(一)我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配合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家长需要平时不要唉
声叹气,对自己的家境不要时时挂在嘴边,更不能自己瞧比起自己,因为贫穷不是你们的错。在孩子面前多多的笑,乐观的看待生活,而且用这种乐观的态度不断地感染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时,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
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同时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应尽量带着孩子去走亲访友,多接触亲朋好友,让孩子融入大家庭中,开阔孩子的交往范畴。
(二)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我选择了一个合理的时机,给他讲了中外名人在困境中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告诉他贫穷和不幸并不能压垮强者,只有勇敢面对生活,走出自卑的阴影,笑对生活,努力追求上进,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的道理。他听后若有所得点了点头。我给他十几张写着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的字条,让他贴在自己
常常能看到的地方,叫他每天对着镜子或是墙壁大声说出这些话。
接下来的几周,我发现缺少笑声的他有了笑声,对班级事务也更热心、更积极了,学习也比以前更认真、更努力了。特别是课堂上发言很积极。和同学关系也很融洽。
后来,我对他又进行了多次心理健康的教育,慢慢的,他由一个懂事、自卑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充满自信,健康向上的好学生,并在的学习中多次荣获三好学生、助人为乐好少年的光荣称号。家长也很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和他们不拧着干了,一家人很幸福。”
四、成效及对问题的思考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意味着“我能行”、“我的目标应能达到”、“我一定会干得更好”„„只有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学生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最终走向成功。张瑜由开始的自卑逐渐变得自信、阳光,这是正确的心理教育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我认为:作为教师,要鼓励这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困难、挫折、打击,微笑面对生活。克服自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鼓励学生全面的、辩证的看待自己,正确的看待、认识、评价自己。教育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仅要入市的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的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
2.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卑学生的自信心。经常教育这些学生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在取得成功的时候要给予称赞而不是漠视。
3.注意自我激励。自卑学生的心理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我满足,知足常乐的心理。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的太高,适宜目标的实现和成功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再接再厉,逐级取得成功。
总之,面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并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这些学生逐步摆脱自卑,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U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