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行书宋诗

2022-08-23 07:43: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还珠楼主行书宋诗》,欢迎阅读!
还珠楼主,行书,宋诗
还珠楼主行书宋诗

民国武侠小说大家,首推还珠楼主。楼主原名李善基(19021961后改名李寿民,四川省长寿县人。父亲李元甫曾任苏州知府,后弃官返里任塾师。寿民自幼得乃父调教,三岁开始习字,五岁吟诗成文,九岁作五千言之一字论,惊动闾里,县衙特送神童匾到李家祠堂,值资鼓励。

李寿民十岁丧祖母,乃父领着他到成都奔丧之后,随家庭教师王二爷上峨眉山,开始少年习游,嗣后三上峨眉,四登青城,为日后写武侠小说以峨眉、青城为渊薮之缘由。李白幼喜习书法,李家祠堂前院有一洗墨池。李父1916年死,越二年分家产,寿民分得房子前边院落,前有洗墨池,传系严嵩当年洗墨处。

李寿民初恋情人叫文珠,后寿民迫于生计,与文珠分手,佣役天津,后文珠堕入风尘,姻缘画饼。而寿民念念不忘,倒是后来妻室孙经洵体察情,建议寿民用还珠作楼名。后更撰有女侠夜明珠意。

李在天津当过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中文秘书,旋入天津邮政局工作,兼到大中银行孙董事长公馆做家庭教师,爱上了小自己六岁的二小姐孙经洵,这是一个新版的王大儒供状那个年代师生恋还了得,连鲁迅恋许广平也被人指指点点,于是孙老爷告到官府,罪名是带良家妇女而开庭之日,二小姐竟敢出庭当众申明爱意,李才赢得美人归。而李也桃花运后福星随所写《蜀山剑侠传》经其友唐鲁孙交《天风报》发表,竞一炮而红,《天风报》销量急升。从此一剑定江山,李的武侠小说大受欢迎,也就新作不断。人家是写完一部接~部,李是几部同时写,有似徐悲鸿五马同枱之本事。

抗战间李因出版事为奸人所害,被日本宪兵队抓捕,由于不屈,受尽酷刑,最糟是以胡椒粉揉眼,弄至后来无法写小字,写小说要靠口述,由秘书笔录,也无法再细阅,只较陈寅恪完全失明好些。尚幸


子平有术,为日本宪兵大佐算命,居然很准,加上上头还有几个还珠迷,查不出什么重庆分子证据,也就放了。

李出狱时剩半条人命,调养几个月后,南下沪渎,卖字为生。(笔者廿多年前在广州文德路文物商店购得李一轴行书宋人诗,无上款,即此时期所书。)未几,李就被上海正气书局老板陆宗植商邀,李氏著述统由正气独家出版,稿费从优。日写二万字,十天出一书。写一本,出一本。这是李写小说高峰期。

李与尚小云有缘,交同莫逆,1932年结拜。为尚撰写《汉明妃》《卓文君》等剧本。后来还为尚的两位公子写剧本。

新中国成立,新人事,新作风,武侠小说不出版了。李初到上海天蟾京剧团任总编导,写了《白蛇传》《岳飞传》等剧本。越二年,北上到军委总政文化部的京剧团任编导。招牌大了,但收入仅百五元,尚幸领导识做,破例容许兼职,李才能靠三份薪金养活全家,此时还在协和医院戒掉烟霞旧习。李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努力自我改造,认真学习当时风行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黄药眠编的《文艺理论学习参考数据》等书。于是易名李红,用于撰写反映农民起义的通俗文艺作品,文艺要面向工农兵,那社会无复还珠说剑的风华了。到反右一役,李侥幸躲过,但不多久,报刊大版杀出: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蜀山批到剧孟这回蜀山剑侠竟不堪一击,虽未呜呼,却也脑溢血造成左偏瘫,生活无法自理,端赖爱妻悉心照顾,多活两年,病中还不忘创作,口授长篇历史小说《杜甫》完成初稿后猝然辞世,享年五十有九,寿民不寿,只与杜工部同寿。算避过了五年后那场丙丁红羊浩劫。

论者谓还珠楼主的小说表面上荒诞不经,实质高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深含哲理,自成体系。而且小说中大段自然风光的描写,各种人文景观,为他人所无,表现出作者非有游历三山五岳、大江南北,设非饱读儒释道各家各派的典籍,曷克臻此。所以他的小说不仅令一般读者痴迷,连傅雷、白先勇也喜读,可见影响之大。还珠楼主作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历史上和文学史上自有其应


有的地位。

还珠楼主本人的形象又如何呢?与他有交往的贾植芳形容得好:身材高大,浓眉重眼,于文质彬彬之中隐现出几分江湖豪侠之气。 看就知道他是个久经风尘,见多识广,而又富有才情的中国旧式文人。论武功,还珠楼主比金庸、梁羽生都强,懂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五式梅花拳,还曾随峨眉山老道学过气功,而且勤加锻炼,所以真能耍两下子。当然小说中的许多招式,多是夸张加想象。 笔者所藏还珠楼主这件行书宋人诗两首,前者系陈简斋(与义[1090-1138]所作,陈诗多感时伤事,以学杜甫名。后者系福建连江人郑起(1199-1262)所作,郑专研周易,人称道学君子。郑的儿子郑所南(思肖)系大画家,名气更大。王渔洋《池北偶谈》卷十九载宋人绝句数十首,其中也录有这两首,且连在一起,还珠楼主或据之钞录。末钤寿民长寿还珠楼主朱文方印。还珠楼主工诗擅书,幅冷金笺朱丝栏,用笔如行云流水,飘逸若剑仙,展卷风凉,茗余静赏,如见蜀山侠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Q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