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刘乃昌)(通用)

2022-12-30 07: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刘乃昌)(通用)》,欢迎阅读!
赏析,李清照,古诗文,语文,初中
《醉花阴》赏析(刘乃昌)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而写的一首离情词。由于他们夫妇感情深厚,所以别离 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镂心,感情特别沉挚,离思特别凝重。晚唐五代以来,用 词写男女离情的实在不少。有的写得发露率直,如《花间集》中顾的《诉衷情》“永 夜抛人何处去”,其中云:“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由于用语 情深透骨,虽直抒胸臆,亦真挚动人。但小词毕竟以含蓄为贵。这篇《醉花阴》突 出的特色是写得含蓄凝重,“无一字不秀雅”(《云韶集》卷十)。意在言外,“令 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

全词是用洗练、本色的语言,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日常生活图景,以显示 自己的内心感情。上阕是写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的生活感受。什 么感受呢?就是首句顺笔带出的一个“愁”字。“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 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在这种氛围中,独守深闺,备觉无聊,深感度日 如年,故曰“永昼”,这漫长的白昼,着实令人发愁啊!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 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可恰又碰上重阳佳节,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人也许全家兴冲冲地郊游登高,自己却独对良辰佳景虚 度光阴,亲人又同谁酌酒赏菊呢? “销”字表明时间漫长,“又”字表明与亲人离 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两句无不贯注着愁思。“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兼 出秋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则通宵怀人失眠,辗转反侧,可想 而知。“凉初透”的“凉”,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那 么永昼之愁,到深夜变得更浓更深,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上阕是写重九由昼到夜的寂寞独居,那么下阕则是抽出重九黄昏东篱赏 菊的一个生活片段,来显示自己的怀人之情。汉代就有重九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 俗。《世说新语》注引《续晋阳秋》载,九月九日陶潜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

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可见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已没有这种兴致,她到东篱把酒 赏菊,完全是为了排遣


离愁,聊以驱除难忍的孤独。可是,她刚到篱间花下,没有 心绪畅饮,就闷闷地起身回房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暗香盈袖”,并没 有给词人带来快慰,却更勾引起她一腔思绪:昔日总是同自己形影相随、一道把酒 赏花的心上人,此时此刻却远隔云山,梦魂难通。分别时的叮嘱,别后的彩笺,总 是要我不要为离别伤神,不要为牵挂他而愁损柔肠,妨害了健康。然而,这怎么可 能呢!“莫道不销魂”,这是针对往日听惯了的安慰话而作出的断然回答,这是 在抑制不住的内心的感情潮水的突然喷射。煞拍两句,是紧承上句而来的形象的说 明。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出一位愁思绵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荏柔, 起帘外瘦削的菊花,更要弱不禁风了!

下阕以“愁”字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 愁绪,“莫道”句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 并与上阕“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其所以备受称赞,因为人们都公认 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 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 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 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选自《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 1986 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3r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