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参考文献

2022-10-09 04: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用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常用


一、法律科学参考文献:

[1] 米尔伊安·达马什卡(著)、郑戈(译).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大鹏.谁来问责官员[J].南风窗,200512.

[3] 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4] 问责矿难,追究222名责任人[N].华西都市报,2005-12-24(04).

[5] 田坚.因对煤矿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两名“县官”停职检查[N].贵阳晚报,2005-09-09(1). [6] “霹雳手段”刹矿难多多[N].贵阳都市报,2005-12-09(D4).(转中新社电) [7] 报刊文摘,2005-12-09(3).

[8] 胡建淼.行政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9] 龙宗智.法律的可诉性与司法的管辖权[A].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 孙笑侠、冯建鹏.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从法治立场来反思监督制度[J].中国法学.2005(4). [13] 王恺.矿难前,李毅中何为?[J].三联生活周刊,2005(9).

[1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另一种思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5] 姜明安.行政国家与行政权的控制和转化.[N].法制日报.2000-02-13

[16] 谢佑平.宪政与司法: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J].中国法学2005(5)

[17]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与范围[A].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8] 园部逸夫.行政程序的法理[M].有斐阁,1969.

[19] 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0] 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1]詹姆斯·斯皮格尔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席大法官).政府行为的司法审查[A].2005年世界法律大会上的发言。

[22]评论员.用程序和规则解决不和谐[N].人民日报,2005-10-13(1). 二、《关于审判中心主义》 (美)弗洛伊德﹒菲尼、(德)约阿希姆﹒赫尔曼.一个案例,两种制度[M].岳礼玲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97-398. [1]

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现代法学19994. [2]

张军,姜伟,田文昌.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M].丁相顺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左卫民,马静华.论派出所解决纠纷的机制:以一个城市派出所为例的研究[J].法学2004(9) [5]

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张凌、穆津,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

徐静春.刑事诉讼法学(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 张明楷.比较刑事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

樊崇义,张中.权利保障与权力制蘅——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J].人大复印资料4152005(6). [9]

土本武司.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M]董璠舆、宋英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10] 徐静春.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建议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1]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J]法学研究.2002(2). [12]

徐静春.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

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4]

孙长永.英国2003<刑事审判法>及其释义[M].法律出版社,2005. [15] 米尔伊安·达马什卡.漂移的证据法[M]. 李学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6]

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7]

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8] 米尔伊安·达马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 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5.

[19] 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 吴丽琪,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 马可·法布里.意大利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悖反[J]. 龙宗智译,诉讼法论丛,第二卷. [21] 孙长永.刑事诉讼证据和程序[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三、《刑事推定》






达马什卡(著),吴宏耀等(译)《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 邓子滨:《刑事法中的推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 铃木茂嗣:《刑事证据法的若干问题》,载《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 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 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229 (美)弗洛伊德﹒菲尼、(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岳礼玲:《一个案例,两种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330

刘海涛、丁一鹤:《当代奇案》,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版

林钰雄:《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托马斯魏根特(著)《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江平:《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87页。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2页。

汤唯、毕可志等:《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构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罗纳尔多﹒V﹒戴尔卡门著、张鸿巍等译:《美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和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t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