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论文 劳动最光荣》,欢迎阅读!

劳动最光荣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曾经说的一句话,道出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劳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从出生开始就离不开劳动,或者说不劳动就难以自由的生存。在没有别人帮助时,不会穿衣服就要挨冻,不会吃饭就要挨饿,不会走路就不能自由行走........所以说,劳动就像人的影子一样,离不开我们,劳动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对劳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更是对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所以说劳动教育是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呢?
一、要注重培养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最终热爱劳动。所以,平时要注重对孩子的劳动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使劳动意识深入孩子的心灵。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没有劳动的创造,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二是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所以,家长在家里要注重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告诉孩子爱劳动、会劳动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要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如洗自己的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携鞋带等等,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父母要应以身作则,让孩子做的自己先做到,这样孩子看见父母都亲力亲为,孩子自然就去效仿,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比如做家务,父母要先给孩子讲做家务的好处,让学生知道做家务是自己生存的必须,是家庭成员都应该做的。然后,父母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孩子看见父母做了,孩子自然就去做了,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习惯了就喜欢劳动了,就会主动去做,有被动的劳动变成了主动劳动。
三、要注重及时鼓励。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所以,在生活中要注重激发孩子的爱劳动的热情。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采取发奖品、奖状、评选“劳动之星、劳动能手”等多种方式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学生那份想做事的欲望就会被激活、催化起来,产生强烈愿望要去做,所以,平时要注重及时鼓励奖励孩子,久而久之,还得劳动习惯就培养了起来。
四、要注重教授劳动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i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