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常规培养超有用的8种方法》,欢迎阅读!

幼儿常规培养超有用的 8 种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 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 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 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
作品、照片、图示、文字 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 提示幼儿遵守常规。 例如: 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将 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 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
好的行为进行强 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 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 己动手。 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 就及时在 集体面前表扬他们, 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 以强化其良好 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 讨论、 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 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 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 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
幼儿轻轻走路时, 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 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 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 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 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 “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 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 教师可以
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 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 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 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 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 因此, 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 教师可以用 “送玩具宝宝回 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 要回家 ( 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 ) ,黄筐住楼上 ( 玩具柜第一 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 志 ) ,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6、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
儿。 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 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
儿的进餐常规时, 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 于是便将吃青菜说 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
以强化某些幼儿的 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g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