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县域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及思考》,欢迎阅读!

县域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及思考
摘要:县域职业教育是江西地方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江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县域职业学校却遇到发展上的四大难题:生源难找、学生难管、教师难聘、经费难筹。这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地对待,促进江西县域职业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县域职业学校 问题 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不仅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以教育扶贫、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以江西省四所县域职业学校(萍乡市莲花县职业技术学校、宜春市万载县职业技术学校、赣州市定南县职业中专、九江修水县职业中专)为例,就县域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及其出路做以下几点思考:
一、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存在普遍的四大难题:
1、生源难找。一个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总归是有限的。近年来,普教升温,扩招爆满,县域职业学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由于计划生育,现阶段初中生人口数减少,除去普教招生,县域职校生的生源相当少。以萍乡市莲花县为例,该县总人口数大约25万,除去3所公办学校的生源,职校生源总量仅剩1000人,招生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部分中职学校的有偿招生也给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家长对县域职业学校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孩子需要到城市念中专或者上普高才能有好的出路。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县域职业学校都面临生存的危险,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招生上。
2、学生难管。县域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上职业学校是其家长为了使孩子“跳出农门”的最后希望。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本身不愿上职业中专,而是被家长“逼着鸭子上架”硬赶到学校的。现有的学生生源主体层次很低,总分100多分的也都能读县域职业学校,很多课程知识和技能他们都不懂。所以,上学后存在一种自卑、不自信、失落的心理状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精神不佳。他们在希望与失望中“沉浮”。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能
教育和职业教育,它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因此也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如果看到就业前途光明,他们就燃起希望;一旦就业前途渺茫,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则降到极致,无法承受任何的打击和失败。这无疑给县域职业学校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总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县域职业教育走的并不是很好。
3、教师难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现有培养职校教师的高校很少,在江西省内仅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还留有职校教师培训的影子。县域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普通高中转型过来的,他们身上还留有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子。再者县域职业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去招聘“双师型”教师。由于地域上的劣势,很多教师也不愿意到这样穷乡僻廊的地方教书。这在很大一方面阻碍了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
4、经费难筹。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则会多投入教育经费;如果不重视,视职业教育可有可无的,投入则很少甚至不投入。此外,部分县市仍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简单补充,政府将主要的经费投入到普通教育的发展上,对县域职业学校的投入少之甚少,有些财政年度预算都没有按法律规定的比例进行足额预算,这些都造成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严重短缺。
二、几点思考
1、各级党委政府需重视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要像抓重大项目一样抓职教;要像抓普九教育一样,对职业教育冷硬结合;要像计划生育一样,对职业教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要像发展普高一样,提高职校生规模”。不同于市区职业学校,省政府等部门应重点扶持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出现明显的政策性倾斜。教育部门应规范县域职业学校招生问题。中职招生多为市场运作,整个运行机制无序杂乱。因此,教育部门应完善中职招生政策,给各招生学校一定指标,监督各级学校有计划性地开展招生工作,从而节约招生,保全县域职业学校,这样也可避免县域职业学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招生上,从而忽略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
2、县域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稳步发展,而不是一时求大或以“招生论英雄”。 从县域职业学校自身的角度来讲:学校是否有专业与本地工业园相对接?是否真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县域职业学校需用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注重学校内涵建设,适时进行教学课程改革,不断加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这样才能增加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一切都“事在人为”。宜春市万载县职业技术学校在近5年内顺利地上了两个台阶,从省示范职业技术学校,到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V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