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2023-05-16 05: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欢迎阅读!
梅里亚姆,人类学,音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作者:田果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

摘要:《音乐人类学》来源于我十五年间的思考以及同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领域里的同事和学者们的探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分界线常常并不清晰,或许本该如此。关于人类学并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因为它的内容相当清晰,目标也至少界定适度。梅里亚姆

音乐人类学》一书,予以我们在研究民族音乐过程中的新方法、新端口。本书通过征引众多优秀民族音乐学家以及作者本人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方法、言论、文章等,论证了人类研究及其文化背景对于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作者致力于创用更精准的音乐语,更精确的音乐风格区分法,并指出了众多当今音乐研究上的不足与空白。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母体;部落

梅里亚姆(1923-1980)作为杰出的音乐人类学家,早在1964年就指出:试图填补民族音乐学中的这一空白,提供研究作为人类学的音乐理论框架,说明来自人类学并有助于音乐学的几种行为过程,增加对行为研究的知识。由于当时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理论影响,他在其专著《音乐人类学》中提出音乐具有情绪审美、娱乐、传播象征、身体反应、社会控制、服务于社会制度宗教仪式、文化、延续社会整合十大功能,他所提出的一些命题,如音乐人类学是文化中的音乐研究作为文化音乐研究,以及他所创立的声音一概念一行为研究模式都已成为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许多音乐家十分重视音乐本体的研究,他们主动吸收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成果,立足于音乐学,你民族学作为研究的辅助,另外一位音乐人类学家安东尼-细西格指出:梅里亚姆要建立的是音乐人类学,我认为应该是音乐的人类学。尽管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遭受批评,但音乐人类学学科在发展历程中,广泛吸收了人类学各个学派的理论与观点,迅速成为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他的《音乐类学》一书,为我们今后对于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建树性的方法与端口。此新方法与端口,启迪我们在研究民族音乐过程中,要将人类学研究音乐研究紧密相连,不能就此斥彼。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的程度决定了我们民族音乐研究成功的层次与境界。简而概之,就是要将对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研究融人其文化母体中,要将音乐看作是一种人类行为。

音乐人类学》是一本各民族音乐学家研究成果的荟萃。作者旁征博引了众多优秀民族音乐学家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方法及其言论、文章。研究地区之广阔: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东南亚;研究民族部落之众多:印第安人、巴松叶人、帕科特人、松曼人、布因人等;研究内容之丰富:对歌词的研究音乐的用途功能、作曲过程、音乐社会位、音乐的象征意义以及音乐文化史关联等。上述一系列数据充分论证了梅里亚姆提出的对于民族音乐研究新方法的正确性及其深远的意义,更清晰的阐释了作为人类行为的音乐与其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母体的交融性。同时这也是一本启迪之书,书中研究的成果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颖、那么的有趣,填补了很多我知识的空白。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梅里亚姆通过J多杰尔、迪塞伦斯等人的研究数据质疑了音乐是世界的语言这一传统观念的合法性,并得出结论:民族性不同的人们在反应上的不同,因为这正如我们所料想的那样,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同样的音乐或声音有着不同的生理反应,这由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决定

音乐人类学,是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范畴从最初的无文字社会、非主流民族的音乐研究,逐渐扩展到当今对人类所有音乐文化现象的关注。简单来说,这门学科不仅研究音乐是什么?而且解释音乐为什么是这样?将文化的中音乐作为文化音乐作为核心理念,从音乐文化的关系来探索人的行为与音乐表现之间的互相影响,同时将音乐作为一文化来揭示其在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

梅里亚姆致力于寻找一种适用于各民族音乐研究的通用标准,但结果有些牵强附会,事实表明在各个不同文化母体中成长的音乐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很难以构建一个通用标准。例如:1、西方的音乐体系,无论是节奏节拍、调式调性还是和声复调都不能准确的记录各部落音乐2、作品的创作方法与灵感不同:部落音乐创作是乐师与自然、神灵对话的结果;或是在混沌的状态下记下刚刚在梦幻中听到的乐曲。众多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晶。3、表演形式不同:部落中的音乐表演绝大多数是即兴与集体的。以应答的形式为主,领唱者可以根据场合、氛围,自由地对旋律进行变奏。4音乐的地位、作用不同:音乐的普及程度特别高,伴随着当地人们一生的生产生活,音乐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祈福消灾,是各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权利的象征(众非洲部落族民,认为鼓是他们的心,鼓乐是他们心灵的抒发,某种鼓只有酋才能拥有)5、乐师的地位与作:乐师在各部落的地位状况不一,有的神圣、有的卑下、有的富裕、有的贫穷,但无论如何,部落族民都给予他们足够的尊敬,并由衷感叹乐师对于部

落的重要性,音乐对于部落的重要性。六、乐师选拔观念不同:在巴松叶人的观念中,乐师的孩子比非乐师的孩子更具有潜力成为将来的乐师;阿郎人则认为人们生来具有同等的音乐天赋;而北美印第安人中,音乐家的角色似乎通常是获致的而不是指派的。

音乐人类学》一书为研究作为人类行为的音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罗列了源自人类学、有助于音乐学的种种研究方法,并以众多的示例、数据、成果增加我们两方面的知识。第一、从人类的联觉、交感角度,論证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对于同一音程、调式音阶作出语言形容的一致性,并反推出可以从跨文化的角度,尤其是引导我们对语言、审美性与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第二、从人类身体行为的角度肯定了音乐技巧动作对音乐效果的重要性,论证声乐、乐器技巧为区分音乐风格的一种重要标准,设法寻找更精准的术语、更精确的度量,以代替音乐形容的一般词汇放松紧张。并警示我们对身体行为知道得最少,应予以重视、加强研究。第三、从音乐社会行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对于音乐家的正当行为的舆论决定了他的角色和地位的观点,以丰富的示例表明了音乐家在不同部落中地位可能或高或低;身份可能是被指派的,也可能是自己获取的;他们可能被认为或不被认为是职业艺人;音乐或可能形成一个特殊的阶级、等级。并指出该角度的重要性、现今研究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的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方向。第四、从人类文化学习行为的角度讲述了众多不同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音乐训练技巧总结为:激发、指引和回报。使用了描述文化学习并使之区别于更具体的社会学习的新术濡化。指出文化的总规律同样适用于音乐音乐具有动态特质,并认为当今对于音乐教育行为的多样性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梅里亚姆虽然征引了众多的数据论证了一批人类学观点对于音乐研究的重要性,警示了现今研究的不足与空白、指明了今后应该加强的方面和方向,但他只是证明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和答案,最终未形成对融合本领域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体系与综合步骤。 对于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笔者不禁对这位音乐学家心生崇高的敬意,感慨他的博学广闻、钦佩他的学术毅力、瞻仰他的前沿眼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阅历,在拓宽音乐视野、散发思考模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本人很大的启发,使本人的音乐触角能探得更广、更远,遇事、处事的思路更清晰、更多样。本书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激励我应不断如饥似渴的学习、阅读、汲取学术养分。路虽迢迢,亦在脚下;梦虽初醒,尤可复立。正所谓《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V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