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大中国——读《枢纽:3000年的中国》

2023-04-12 16:3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大中国——读《枢纽:3000年的中国》》,欢迎阅读!
中国,视域,枢纽,哲学,历史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大中国——读《枢纽:3000年的中国》

黄东光

【期刊名称】《江淮法治》 【年(),期】2018(000)007 【总页数】1(P59) 【作 者】黄东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

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变。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处理好自身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也需回应外界对中国发展方向的关切与疑虑。该如何准确、适当地定位中国的国际角色?如何在逐步扩大国际担当的过程中,顺利实现和平崛起?青年历史学者施展最新力作《枢纽:3000年的中国》,正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这一背景下,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融汇了地理历史哲学经济、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诸多学科,重新梳理了中国历史,定义了中国3000年来一直承担的世界角色——枢纽。从而启发读者思考我们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幻中,该扮演何种世界角色,领悟驾驭时代变化的大智慧。

施展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西方思想史、文明史课程,并在“得到”App开设《中国史纲50讲》大师课,是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组织的学术共同


体“大观”团队的成员。“大观”团队自2008年开始运行,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位置,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线。施展在这样的团队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见解。从酝酿到出版,《枢纽》这部作品花去施展八年时间,力图用更系统的方式,对“什么是中国”以及“中国未来走向哪里”给历史哲学社会学的解释;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多元一体的中国:对内,中国是个多元一体的体系;对外,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枢纽。

站在时代的关键节点上,每个人都在思考着未来,而对时代趋势的准确把握,都立足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枢纽》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望,不断还原“中国究竟是谁”。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只有说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才能摆脱身份焦虑,理解到自我与世界的一致性,将其庞大的力量转化为对世界的建设性力量,并真正成就自己的世界历史地位。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包含了中原、草原、高原、海洋等元素的多元复合体系,作者施展找到了一个核心线索,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它首先体现在中国人口的超大规模和中原连片农耕地区的超大规模上,在古代,这就构成中华文明区与其他文明区的重要区别。其次,作为体系的中国内部既有大陆的一面,比如咱们的西部地区,也有海洋的一面,比如咱们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通过历史的演化与现代的整合,而凝为一个共同体。用这个线索,施展将从古至今的历史串联了起来,给出了统一的解释框架。他连贯地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更解释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这是从时间上来说。

从空间上来说,在历史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东亚世界的中原、草原、西域绿洲、雪域高原、海洋等多种区域,它们之间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一统的多元复合帝国,为现代中国奠定根基。现代中国又正因为这种多元复合性,才能够担纲起其外在的海陆枢纽的功能;中国的超大规模则为它赋予


了足够的动能,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秩序自变量的真实体现,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责任担当。

《枢纽》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讲述,来尝试重构中国的历史哲学,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这本书毋宁说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哲学,提供的不是史实而是史观,是一部重新讲述中国历史的“开脑洞”之作。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有效地突破旧的认知边界,理解当下我们在哪,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我们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J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