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欢迎阅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准确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管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能够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协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水平,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水平。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水平差。入小学后,很多事情不能由父母****,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不能适合小学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适宜?""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水平。这样幼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水平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合小学的集体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7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