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舞蹈:幼儿律动舞蹈创编》,欢迎阅读!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幼儿自娱性舞蹈创编的第一节:幼儿律动舞蹈创编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律动?
幼儿律动的定义:是指幼儿听音乐做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它是以音乐为基础,以模仿为特点,以舞蹈动作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的。(图片1) 请欣赏(视频一)
律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简单易行并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舞蹈类型,律动不仅能够给幼儿们艺术表现能力,而且也能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他们的心灵和情操。 幼儿律动的年龄特点:
小班律动(3-4岁)---节奏非常简单,旋律比较平缓;动作单一、重复再现;速度较慢,情绪稳定。(视频二)
中班律动(4-5岁)---节奏感强,音乐情绪欢乐活泼;表现内容广泛,动作有起伏变化,复合性动作增多。(视频三)
大班律动(5-6岁)---节奏形式更丰富,音乐更富有表现力;表现内容很广,动作复杂性增强。(视频四) 律动的作用: 1、 2、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提高幼儿协调性和灵活性 增强幼儿对舞蹈和音乐的学习兴趣
4、 提高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律动的分类:
1、按照表现内容:可分为动物形象律动、日常生活律动、自然形象律动以及交通工具律动等。
2、按照身体部位:可分为头部律动、手部律动、腿部律动等。 3、按照各民族的风格特点来进行的律动舞蹈。 幼儿律动创编步骤 1、明确目的(沟通素材)
在创编幼儿自娱性舞蹈的过程中,编导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还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或者是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等。明确了目的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编舞。 例如:如果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编导可编一些走、跑、跳、拍手、转腕、点头、转头等动作简单且动律感强的动作。
如果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形象模仿能力:可模仿劳动、生活类,例如扫地、洗衣、摘果子、刷牙、洗脸、敲锣、打鼓、骑马等。还可模仿动植物类,例如小树长大、鲜花开放、风吹、雪花飘、细雨以及蜗牛、大象、小熊、小猴子、公鸡、小鸭等。使舞蹈富有趣味性。 2、选择音乐(图片2)
明确律动的教学目的后,编导就需要选择一个既符合舞蹈内容又富有动作性的音乐或歌曲,让孩子们一听到音乐的节奏,就有一种随乐起舞的冲动。好的音乐或歌曲一定篇幅短小、乐句方整,好听、顺畅、朗朗上口、节奏鲜明,音乐形象突出且富有动作性。
3、设计动作(图片3)
确定音乐后,根据歌词或音乐的内容,找出所表现事物或动物的最大特征,设计出能刻画人、事、物,突出主题、形象生动鲜明、动律感强的主题动作,再将主题动作进行变化。小班一般采用3-4个动作,中班可采用5-6个动作,大班则可采用7-8个动作。 4、连接组合(图片4)
主题动作和变化动作产生后,根据音乐的节奏、结构来进行动作的连接和分段,动作连接时,应突出音乐的强弱,尽可能层次分明,并遵照人体运动的规律,将动作连接得通顺连贯、易于学习。
五、幼儿律动创编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生活原形动态,设计动作要抓住事物原形的动态特点,无论是节奏律动还是模仿律动都要抓住典型性外形动作,便于幼儿掌握和记忆。
2、抓住音乐节奏特点,动作的设计要符合音乐节奏,动作的律动始终要和音乐节奏密切配合。
3、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律动以单一动作重复再现为主,中大班律动可以增加复合性动作,动作有起伏变化,表现内容较小班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