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新闻标题赏析》,欢迎阅读!

评论标题
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3.《“徒儿” 休得无礼》(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用新闻当事人言论的标题。借用当事人的某句话做标题,在娱乐新闻上最为常见,有时候为可吸引读者,编辑不惜断章取义或者偷梁换柱,如果“断”得好、“偷”的妙倒也是一种敏锐,但相反,眼下因为“胡断”“乱偷”而和当事人引发纠纷的事情层出不穷。李毅的“我的胡球像亨利”就曾是一个报纸“胡断”的标题,让李毅成了诸多球迷的笑柄。《西安晚报》上的这个社会新闻标题,引用的原话抓住了事件的中心,也合适地传达了新闻与当事人的意图,“缺斤少两”则同样运用了反面幽默化的表达手法。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1、 关注“李阳家暴”不等于关注暴力 2、 对老人摔倒事件没必要大肆渲染
3、 从“绿领巾”到“红校服”教育评价之殇 4、 裸画裸露了什么?
5、 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辛亥革命) 6、 南京大巴劫案:大巴上,人质安全第一
7、 河南特警吃霸王餐:“特警”吃霸王餐被拒暴打饭店老板,天理何在? 8、 奥的斯电梯急坠:奥德斯被罚50万,重罚还是姑息? 9、 小悦悦走了,活着的我们却远未“解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3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