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化的”女权主义的思考

2023-04-23 17:3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异化的”女权主义的思考》,欢迎阅读!
女权主义,异化,思考
异化的女权主义的思考

朱凡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4

女权主义又称女性主义、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主义。女性主义的目标就是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在20世纪早期女权主义被引进美国时,仅仅指代的是一些特殊的提倡女性权利的团体,以及那些主张女性具有独特性、强调女性价值的组织。女权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各种变化与升级,从最初的要求两性平等到要求两性平权再到要求两性同格,衍生出一系列的理论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换理论、角色理论、地位期望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等。 因其时间跨度之长,牵扯范围之广,中外学者们把女权主义整体划分为四种女性主义流派,分别为自由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流派、激进主义流派和结构主义流派。自由主义流派是最早的也是改革诉求较温和的流派,他们主要目的是消除男女在法律、受教育上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资本主义与私有财产制度是制造妇女压迫的根源,因此性别压迫被化约成为了经济问题;激进主义流派主张女人受压迫是最古老的的剥削方式之一,议题的牵扯范围开始大规模升级,如:性别角色、爱情、婚姻、家庭、母亲角色、色情、强暴乃至身体、心理等方面。存在女性主义流派以波伏娃的《第二性》为线索展开,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就的;女同性恋主义流派提出所有女人皆为同性恋,此处的同性恋并不是一个性倾向问题,而是所有想要终结男权优质的女性都必须做出的一个政治上的选择。众多的流派与运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争取女性权利。

女权主义发展至21世纪,确实为女性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比如就业率、家庭地位、社会地位、话语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反女权主义也应运而生,他们对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妖魔化,倡导传统女性的回归、将女权主义政治。在这两者的对抗中女权主义者确实经历了一段被抹黑的时期。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对女权主义者持偏见的反对态度。女权主义一直以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或宣言,其团体与流派分散在全球的各个角落。经网络、电视形象、媒体的传播,近年来的争议日益加强,因此而衍生田园女权”“女权癌等称号,以及对女权主义的误读和贴标签现象。第一类田园女权最早出现于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辞海中并未收录,网络对于田园女权的定义为:女权追求的目标是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田园女权追求的是一切的单边利己的权利,这是本质区别,为了达到单边利己的目的,女权甚至会倾向于塑造极其极端的男权社会,利用女权当武器更好的在男权社会里寄生。的确,为了获得实质性的好处,不惜放弃自尊、放弃平等,成为社会的毒瘤,不但在男性中不被待见,还助长了反女权主义群体的扩大,为真正的女权主义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就此类问题经常展开骂战,社会争议对于女权主义和田园女权的界限也开始消解,经常将两者混在一起进行批判。有人提出,名词女权主义是否太过于过激,如果采用女性主是否听起来接受度更强。事实上,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来源都是翻译自英文词汇“feminism”,在西方“feminism”的意识就是女权主义,那么为什么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女性主义呢?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李小江女士这样说道:译成中文,早先说的是女权主义然后是女性主义----我注意到,但凡说到西方,总说它是女权主义;但只要涉及到这片土地,“feminism”便成了女性主义,温和了许多,文化了许多......”这段话中的这片土地显然是导致这两种翻译的直接原因,而这片土地则就是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中国。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其中的变化与引进时期的文化适应性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女权思想实在民族危机和封建压迫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我们才会显得如此温和。现今田园女权的污名化,很多女权主义者也采取避讳的态度,更愿意用女性主义来形容自己,同时她们也觉得女权主义太过张狂,有一种与男权博弈争权力的感觉。 但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女权发展的落后性,引发我们产生以下思考:

1.田园女权的出现说明我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知识普及不够完善,在国民基础教育中的存在感过弱,部分女性缺乏女权主义中对于平等、自由意识的熏陶。众所周知,媒体的报道就是一个客观再造的过程,媒体对于客观报道的真实性对于公众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事实是,我国的媒体、杂志,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没有帮助女性建立起独立的意识,反


而很大一部分是以男性的眼光为基准。商业促销团体也将女性的消费力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展的必要条件,诱导女性进行炫耀性消费。报纸、文学作品、影视形象也多以塑造感性、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或者是带负面色彩的女强人的形象为主,把女性的身体和外贸物化为消费品,加强女性的女性气质。当这种负面的文化传播占据主流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权主义者的确找到一个平台对自身的行为自证,也迫使女权主义的边缘者一直徘徊不定。 2.男权思维依然占据很大的空间,同时田园女权助长这种空间的占领。这种理念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显得尤为明显,以婆媳关系为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指婆婆与媳妇的角色发生变化,当媳妇转换为长辈角色,也说明做媳妇被压迫的苦也走到了尽头。而媳妇的角色会有人顶上,新一轮的压迫即将开始。很多时候我们的抗争对象并不仅仅是男性,还有男权思维的女性维护者。田园女权主义虽然为利己主义者,但也无形中也与这种男权维护者进行了对抗。但田园女权终究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免反向促进男权势态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正面的女权形象。

3.真正的田园女权者迫于社会道德的压力,其数量并没有表现出锐增的趋势,但田园女权确实被污名化标签了化。这说明了中国的女权主义正面临着与世界女权主义发展过程中完全不相同的困难,不管是不是田园女权都被贴上田园女权的标签。一部分女权主义者的主张显得过于激进,但贴标签的行为确实不予提倡。对于语言的掌握是一种权利,社会优势群体使用刻板的印象来称呼弱势群体的,是一种不被认可的行为,不利于中国社会性别问题得到实际的解决。

4.女权主义者应该提高文化自信,利用正确的方式,为女权主义的传播提供正面形象。自女权主义传入中国起,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西方的女权主义需要结合中国的语境去分析女权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一个正确的女权主义概念,用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方式去传播女性主义思想。我们宣扬女权思想并不是与父权思维对抗,而是实现各个方面的真正的自由平等。女性们走出家门开始参与到工作中,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家、艺术家的参与,成功的女性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很强有力的正面案例。

世界女权主义道路上的阻力不是永恒的,这种阻力值得每一个女性反思。在未来社会对于女权主义者的印象一定不再是激进”“愤怒等标签,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睿智”“幽默”“发人深思等描述。在历史的发展中激进女权主义者的许多观点可能并不那么能让大众接受,但是自由女性主义与马克思女性主义与存在女性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参考。真正的女权主义绝不是两性战争,女权主义要做的,是对父权主义与长期以来的父权思想宣战。 参考文献:

[1]张冠男著《中华田园女权词意考-网络环境传播中女性权利的污名化》 [2]易小蓉著《女权主义网络媒介形象研究 [3]姚大志著《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评析》

作者简介:朱凡(1993.1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s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