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网络流行语之比较

2023-08-16 10:3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网络流行语之比较》,欢迎阅读!
流行语,中日,比较,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网络流行语之比较

作者:纪岚馨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1

【摘 要】随着信息系统飞速发展,为了达到快速、简洁的交流目的,网民群体将原本繁琐的文字简化,使用缩略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式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日流行语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日网络流行语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KY式日本语 流行语 文字

一、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随着信息系统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短、 频、快。于是出现了一种新兴语言,它就是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由谐音、缩略和符号等构成的语言。在汉语中,人们把它称之为网络流行语火星文等;比如:符号语(如"O"代表一只可爱的小猪),谐音语(如酱紫,这样子),字母语(如GG哥哥、MM妹妹)等。日语中,把这种流行语称之为“KY式日本语(けいわいしきにほんご)文字等。什么是KY呢?2007年朝日新闻的一篇评论中批评当时在任的日本前首相安倍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却坚持不辞职时,政治家和媒体等指责首相真KY”,于是很快就流行起来了。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KY式日语,这里的KY其实就是文字,用日语写出来是空気が読めな,意指不识时务、不会按照当时的气氛做出合适的反应。

此外,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 二、中日流行语的异同

流行语是一种受社会认同和关注的时尚语言,它聚集社会百态、多层面、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由于中文和日文的语言体系不同,两者之间的网络流行语也有不同的特点。经过对近年来汉语和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发现中日流行语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并且还呈现出相互影响的特点。 (一)中日流行语的相同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无论是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还是日本的“KY式日本语,它们都是以网络为媒介所产生的,多为一些日常交流中常常会用到的,体现了年轻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这种语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得到信息交流。

其次,中日的网络流行语大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折射出了某些新生社会现象。例如:在中国,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出现了代人排队的代排族;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出现了蚁族新的经济形式下,出现了车奴房奴;还有反映住房问题的蜗居等。在日本, 出现了アラフォー一词,是指40岁左右的独身女性,她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较高,事业有成,然而却在婚姻问题上屡屡受挫,类似于汉语中的剩女;此外,2009年在日本的“UCAN新语流行大奖中获奖的草食男一词,这个词的意思是指40岁以下,有稳定工作长相佳,有良好人际关系但却对爱情和婚姻不积极的男性。

再次,中日的网络流行语都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创新能力,KY式日本语还有一种数字式构词法,比如:まじでもう無理(不该如此,但已无办法),不写成MMM,而是3M。这种3M构词法,中国的流行语中当然也有,比如三好就用3H表示,把thanks写成3Xthank you写成3q创意指数显然已经超越了文字的水准了。 (二)中日流行缩略语的异同点

KY式日语和中国网络流行语有几分相似,但是,其实质大不一样。中国年轻一代用的流行语大多是一些俏皮话,或者反映社会上某些现象的语言。例如:BT(变态)、杯具(悲剧)、885(帮帮我)等。它们的特点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播速度快。但是,一般都是没有实际意义。KY式日语虽然也为年轻一代所用,不过,KY式日语和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更为密切。比如,火影忍者疾风传ED7 long kiss good bye》中的一句:any time 喋りすぎのKY 。可翻译成有时总是说太多不合适的话

另外,从构词方式上来看,汉语流行语主要由前缀或后缀构成,比如说:奶粉门话门低碳族啃老族等。根据添加前缀或后缀,人们可以灵活地制造出不少新词;而日语的流行语,通常是将日语短语写成罗马字略语。具体来讲,就是取相应日语短语的罗马音的前字母,如AM=後でまたね(回头再见),或者多为直接用片假名对英语词汇进行翻译的形式,它的特点是独立性强,缺乏衍生性,无法进行类推或复制。而且,KY式日语是一种隐语,只在狭小的社会圈内使用,可以说是一种封闭的语言。 (三)中日流行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中日流行语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比如:从日本传到中国的~族,在中国出现了啃老啃椅族等新词;此外,除了借用日语词汇习惯来制造汉语新词外,某些日语词汇传入中国后出现了转义;例如:お宅在日语中指痴迷于某种事物,类似于汉语的发烧友,而汉语中使用宅男宅女,把日语中的等同于,用以指待在家里,不爱外出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方面,日本人也很关注汉语流行语的发展,他们把许多汉语中的流行语都翻译成了日语,最近,甚至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组照片,日本的中文教科书上,搜集了许多中国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如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躲猫猫不差钱等。并配有详细的中日文对照解释,日本人把中国的网络流行语本地化后,出现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称呼。 三、结语

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是青年群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是网络中的交流方式,还社会现实、社会文化相关联,它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的社会文化气氛。网络语言的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有人担忧他们会影响到母语的健康,但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这些,因为网络流行语来得快,淘汰也快。明镜的编辑者北原保雄(原筑波大学校长)曾说过:由于在电脑上使用罗马字输入的普及,而使得日语罗马字首字母的略语形式得以发展。这可以说是极端的省略语,但是由于很多只在朋友或同伴之间不用指明也可以理解,所以消失也就很快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Q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