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会进社区讲心里矫治的文章

2022-10-17 00:3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学会进社区讲心里矫治的文章》,欢迎阅读!
法学会,矫治,心里,文章,社区
法学会进社区讲心里矫治的文章



为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工作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健康成长,日前,广州市法学会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广州白云区石井社区开展了“心理矫正法律知识进社区”专题讲座。来自广州市石井社区党委书记胡丽娟、广州市心理学会会长张敏及广州市法学会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会会长梁伟和来自广州各高校、小学心理教10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从《法律常识》《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个法律条文中找了切入点进行了分析解读。其中,梁伟教授从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进行讲解。她说:“心理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三大特征:

一是违法犯罪年龄小;二是违法犯罪动机偏激;三是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未

成年人因为犯罪,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梁伟教授表示,其中不少未成年人由于学习成绩差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如何认识和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

梁伟教授认为,“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其生理心理、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生理是人身体的基本

特征,主要包括生理上的身体缺陷,如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心理上的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意志品质和价值观的总和”她还指出,“从犯罪心理特征看,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为行为易冲动、意志不够坚定、自卑、焦虑和抑郁等。“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复杂且相互影响的社会过程。”梁伟教授认为,青少年之所以犯罪,不仅是生理原因导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原因。她说:社会在给予我们生命时存在着巨大压力,我们的心理活动不能获得有效宣泄,不能放松自我认识和改造。”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问题该如何预防和解决?

梁伟教授建议,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青少年自身抓起:首先要加强心理疏导,消除青少年

焦虑、紧张、孤独等负面情绪;其次要强化校园安全教育把防范意识贯穿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可以多与相关部门合作,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1)家庭和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育与引导,及时发现有问题的青少年,及时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2)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健康而有责任感的学习态度;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让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四、心理疏导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一般在青春期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就是青春期叛逆。随着身体和心理年龄的

增长,叛逆期也就开始了。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变得冲动易怒、目中无人、沉默寡言,有的变得暴躁易怒、暴跳如雷、悲观绝望,有的变得自卑消沉、忧郁冷漠。这些都是青春期的表现。但他们的逆反心理比较强烈,当他们面对父母等社会上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犯罪念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Fm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