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

2022-10-06 08:2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欢迎阅读!
解说词,校园文化,小学
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们海头二小是全区最早的三所省级实验小学之一,学校驻地龙河素来有博士之乡的美誉,学校也即将更名为连云港市龙河中心小学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正在凝聚全体师生的智慧,打造书香致远的校园环境。

;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文化长廊,在这面墙壁上,我们粹取了古代名人、名言、名事、名礼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等进行熏陶和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做一个至善至美的人。

首先,我们学校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放到了首位。并择取了《中庸》《礼记》《易经》《论语》《尚书》等中华传统文化名著中最具代表性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名句。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除此之外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四大版块,暨——“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为此,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借此版块,教育我们要想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像君子那样有广阔的胸襟,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其次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正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除此之外,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还要以诚待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要真诚相待,用己真诚换取他人真心。

最是书香能致远,这一含义非常深刻。阅读,是一种浸润,可以拂去全身浮躁,留下满腹书香。阅读,对一个人的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将阅读教育做为特色来打造,竭力实现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这一美好愿景。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条由水墨山水画和篆印形式呈现的文化墙,一幅幅优美淡雅的山水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无穷魅力,更培养了我们从小学会爱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品质。一幅幅古老而又神奇的篆印,透漏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每一幅都寓意深刻、感染力很强。

第一幅的主题是日日是好日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5个华诞,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而我们生活在这和平、幸福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本领,把我们的国家


变得更加强大!

第二幅的主题是厚德载物,选自《易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正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其寓意是教育我们做一名君子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

第三幅的主题是含仁怀义。这里的仁和义的本意为仁爱与正义。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所以含仁怀义是教育我们要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

第四幅的主题是染于苍,原句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意思是墨子看到染丝者而叹息道:丝放于青色染料里变成青色,放入黄色染料里变成黄色。投入的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不同。丝放进五种不同的染料里,就能染出五色。因此,他认为人性的浸染不可不慎重。这句话对教育者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每个孩子的天性其实都是天真善良的并无善恶之分,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想想给孩子创造的环境是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第五幅主题为踏雪寻梅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为了写出一首好诗,常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表现了大诗人的情怀阔达和性格刚毅。教育我们人生就如踏雪寻梅,要在不断地经历和磨难中寻找那沁人心脾的芬芳。

第六幅的主题是个中真趣。中国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特别是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用形象的线条就能挥就宇宙间的虚实之道,也反映了书法家和画家的内省精神与艺术感悟。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浓烈的书香氛围,学校精心打造的文化墙,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能耳濡目染,从古老的书法、回味无穷的山水画里体会到个中真趣

第七幅的主题是一片冰心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空,给了我们以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句一片冰心在玉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清廉正直和玉洁冰清的高贵品质。把它放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鼓励我们的老师在教育的事业上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争取在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第八幅的主题是锲而不舍锲而不舍这一成语出自荀子的《劝学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腐烂的木头,你也刻不断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第九幅的主题是独上西楼。虽然我们看不懂这一幅幅古老而神奇的篆印,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很多同学已经加入了学校的篆刻兴趣小组。相信长大后的我们定能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第十幅篆印是弘道养正《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在我们渐渐长到四岁以后,已开始学会语言应用,学习能力也逐渐增长,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我们进行童蒙养正教育。所谓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思想与行为。因为弘道养正寓意深远,故学校将我们脚底下所的这条路命名为养正弘道

第十一幅主题为有人则名1400多年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陋室铭》写的是陋室赞美的是德馨因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生光,无陋可言。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而放在这里既是对我们文化氛围的熏陶既是勉励我们全校师生永不懈怠、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最后这幅的主题是左右修竹。竹,在我们中国有着不一般的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的空心代表心胸开阔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一层层的竹节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子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左右修竹还有一层含义,赞美了我们的校园环境十分优雅。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时,校园里开满了鲜花,到处是鸟语花香,当你漫步在这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长廊里定会令你留连忘返。到那时我们也期待着各位老师的再次光临。

各位老师,您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大进步,希望您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日子,我们学校将会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放飞理想和希望的摇篮。

我的解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x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