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趣的日式汉语》,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趣的日式汉语
作者:李 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2008年第05期
日本在唐代曾经疯狂地向中国学习,大量输入汉语。因此,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汇,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一定让中国人大大地误会,然而知道真实意思之后,又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我所知道的一个留传最广的笑话是关于“人参”的。中国的“人参”价格昂贵,可是日本的“人参”却不过是“胡萝卜”的东洋花名儿。听说八九十年代来日本的那批人常常兴奋不已地要用买萝卜的价格去买“人参”,等看到货架上金黄灿灿的“人参”时,才恍然大悟,掩口失笑。 可以闹出大笑话的还有“手纸”。在中国,人尽皆知“手纸”是干啥用的,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手纸”在日语中的意思是书信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大笑。日本的“手纸”一改在中国的卑贱含义,开始承载起家庭的思念、情人的浪漫,变得价比千金,文化的力量真是伟大!
比较容易出错的是一些生僻词语,比如我在日本的医院看到“帝王切开”的词汇时,非常吃惊,后来才知道就是“剖腹产”的意思。我更加诧异,剖腹产和切开帝王有什么关系呢?先生虽然在日本呆了很多年,但是对于语言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支吾了半天说:“大概就是哪个天皇是剖出来的吧?”后来,我询问了一位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的日本闺中密友,才知道,这个词汇源自于德语的剖宫产术——Kaiserschnitt,直译就是帝王切开,又说是因为恺撒就是通过剖腹产降生的,因此而得名。
意思接近的汉语
石头,日文里面是指死脑筋的人,四川人形容死脑筋通常是说“榆木脑壳”,榆木和石头都是比较坚硬的。所以,一旦知道了意思,还是比较容易领会的。
喧哗。日本语是指打架,咱们中国就是说太聒噪了,也还是有一些关联。一般来说,不聒噪就不会打架了。
米国,这个词汇倒不难理解,因为香港、台湾也把美国翻译成“米国”。现在很多留学生还把美元称作“米”或者“刀”,想到美国的富裕,再联想到中国古代以粮食和铁具作为代币单位,尤其是春秋齐国直接用刀币,我就佩服这个汉语词汇比中文的“美国”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贴近现实。
麻雀,在中文里是指一种小鸟。但是中日文化中共同的含义就是打麻将。日本大街小巷都有麻雀馆,电脑附带游戏里也有麻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相径庭的汉语
几个以“大”打头的词汇,比如大丈夫,中文是形容一个优秀的男人,但是日文里的意思却是一句安慰语,“没有关系啦”。大方,日文里面是“大众”的意思,,而不是说某人出手阔绰,因为“方”在日语里面借鉴了中文“方”作为一边或一面的意思。大手,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想到大公司大企业的含义上去的。大家,也不是指哥们儿姐们儿一群人,而是指你的房东。 泥棒,你绝对不会想到就是“强盗,抢劫者”的意思。如果是“钢棒”“铁棒”“闷棍”,我觉得都还可以联想起来,唯独这个泥棒让我很是纳闷。有一次,电视里播了一条趣闻,说一个倒霉的“泥棒”深夜闯进一间库房,想好好地劫掠一番,结果打开灯一看,里面睡了一屋子的相扑士,结果就真的成了“泥棒”。
朝饭前,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就是说早饭前,你可能会想早饭前干什么呢?但实际上,这是说(某件事情)简单,容易。这个意思的来源,至今我还没有弄清楚。
还有女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将是杨门女将,但是日文中可不是指哪个女人能征善战,日本人崇尚的是“男人的力气,女人的微笑”。所以,女将的谜底其实就是指精明能干、面含微笑的老板娘。
假如你看到“前年”,切记那不是去年的去年,而正好就是“去年”;假如你看到了“今度”,切记那不是“这次”的意思,而是下次;还有,如果你看到居民住宅门上写着“御手洗”(多义,有洗手间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于人名),切记那不是洗手间,而是别人的姓氏,日本人习惯把姓氏标在门牌上,而真正的日本厕所现在的标志都是英文“Toilet”,或者以图像表示。 (原野推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t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