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小故事带故事标题

2023-05-11 11:39: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名人小故事带故事标题》,欢迎阅读!
故事,名人,数学,标题
数学名人小故事:勇夺数学皇冠明珠——陈景润

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陈景润

陈景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书院的校友,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教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 100=11+89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以还是一个猜想。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炫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晴,听得入神,“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那时他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连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后,陈景润在学习上更加刻苦,晚上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同学休息,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明读书。

毕业后,陈景润加入中国科学数学所,为了更好地工作他独自搬进了一个仅有六平方米的锅炉房,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没有桌子和椅子,这张木板床就成了陈景润的工作台——工作时被子掀到一边就算是一张桌子。国外科学家拥有高速的电子计算机可陈景润只有一支笔,复杂的科学演算全靠笔算。但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毫不在乎,他乐此不疲,痴迷于他的数学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5月,他发表了他的论文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发表了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是迄今为止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的研究成果,简称“1+2 ”。

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正式发表了陈景润的完整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直到他成功之后,人们才发现他床底下有三麻袋多的草稿纸。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证明“1+3”用的是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证明“1+2 ”是独自一个人,完全用手工计算!陈景润凭着不懈的追求和惊人的毅力书写了数学史上的历史

同学们,这就是勇夺数学皇冠明珠的陈景润,一个数学巨人的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的支持才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t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