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恐惧症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社交恐惧症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要帮助社恐患者合理化。
因为很多社恐患者会觉得自己社恐就废了,对于自己的“社恐”不接纳、不认可。 而这只会让“不可爱”的核心信念更加牢固,不断加剧社恐。
所以,心理咨询师需要让他们看到社恐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的价值、社恐给他们带来的额外优势。
并且告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科研工作,程序员工作等。
下面是针对第一部分问题表现的具体教学方案。 1.对评价进行合理评估(针对评价恐惧)
在社交实践中,通过自己观察,征求他人反馈等方式来觉察他人对自己是否有负面评价。
如“当看到同学紧张时,你是否内心会嘲笑他呢”。并且进行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出错时,是否会因为一次失误就全盘否定? 2.去中心化(针对聚光灯效应)
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别人的关注焦点,一举一动都会被审视。
我的这个来访者一开始很担心自己表现出与之前不同的行为时,对方会惊讶,所以不愿意主动向别人打招呼。
后来,当鼓起勇气打招呼之后,发现别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变化,反而在之后见到她时会主动向她打招呼,让她感觉自己的社交关系有了明显进展。 3.暴露疗法或系统脱敏(针对回避)
暴露疗法是直接让来访者接触最让她恐惧的社交情境(一般是演讲),学会在这个最恐惧的场景中耐受焦虑时,其他社交场景也就迎刃而解了。
系统脱敏是让来访者填写几个自己恐惧的社交场景,按照由低到高的次序排列。 来访者先体验低级的恐惧场景,适应后再对较高等级的恐惧场景进行适应练习,直至最恐惧的社交场景。
4.成长心态与聚焦任务本身(针对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认为,如果自己这次出现了失误就是我这个人失败了,我没有能力;而别人稍微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就是讨厌自己。
所以,完美主义者常常过度准备,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完美,或者产生回避行为,来维持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最佳形象。
而成长心态则是把生活看作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关注点是自己有没有成长,有没有变得更好,哪怕只是一点点,而不再对是否完美的结果耿耿于怀。 另外,由于完美主义很容易注重细节,比如演讲的流畅程度,写作的语句优美程度等.
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使完美主义者产出成果很少,因为每一次演讲写作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并且不完美就不愿意公开展示。
而当注意力焦点转向任务本身,演讲和写作都更关注内容而不是细节,先完成再完美,效率大大提高,产出大大增加。 5.角色扮演和阅读书籍(针对社交技能欠缺)
角色扮演是指在咨询室里模拟来访者不擅长的社交场景,比如邀约别人吃饭等,咨询师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做法来提高来访者的社交技能。
在这部分,也可以让来访者阅读指定书目的指定章节,并且针对性地讨论来提高来访者的社交水平。
此外,其实在做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来访者的改变动机和意愿。 从咨询结果来看:
【下定决心改变的人总是能改变的,而不愿承受痛苦的人是很难有所改变的】 尤其是社恐患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回避行为,他们习惯了回避,而不擅长面对。 所以,这里就要和他们探讨“为什么要改变”“改变了会怎么样”“不改变会怎样”“为了改变可以做哪些”。
并且,由于社恐患者总是习惯于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作为咨询师还需要及时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