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问题认识的思考

2022-12-31 20:3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民族问题认识的思考》,欢迎阅读!
认识,思考,民族,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民族问题认识的思考

作者:刘璐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

摘要: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本文通过剖析民族问题的根源和特点,对如何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问题 现象 特点 认识 一、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问题发生的历史时代、具体社会条件以及民族的性质,决定着不同历史时代、具体社会中民族问题发生的内容、性质和表现形式。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压迫、剥削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和冲突,甚至是战争。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 二、民族问题的根源

民族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因而民族发展必然是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民族发展过程必然是民族自然发展过程与民族社会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民族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1 自然原因

从自然属性上看,民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是社会组成的独特细胞。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属性和独立结构的事物。例如文化结构、经济结构等等。各个民族之间正是由于民族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发展、演化会表现为具体的形式,这样民族问题也就产生了。 2 社会原因

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以及社会自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着,所以社会本身就会给民族问题以极大的影响,许多时候社会原因成为民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是政治原因。即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都会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政策会直接作用于民族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民族问题产生直接的制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经济原因。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原因,任社会现象几乎都能从经济上找到根据。不同的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里,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相当,各个民族都能够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那么民族关系就很可能是相对和谐的。反之,如果各个民族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不同的地位,发展的差异很大,那必然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本民族的经济利益而提出要求、提出主张,这就是民族问题中的发展问题。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民族问题的特点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重要、阶段、复杂、敏感的特点。 1 长期性

民族问题是民族出现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民族和民族差别相伴始终。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发是繁荣时期,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民族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 2 重要性

通常来讲,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变成为社会主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边防的巩固。民族问题如果处理恰当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繁荣。 3 阶段性

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在奴隶和封建制社会,民族问题反映了各民族之间掠夺与被掠、征服与被征服、同化与被同化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问题主要是觉醒的民族资产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民族压迫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的问题。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民族压迫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问题就构了这一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由于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经消失,民族问题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文化经济的发展上。 4 复杂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问题内容繁杂,既包括反映民族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又涉及民族共同体语言、包域分布、传统习俗和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同时,它还常常同经济益、国家关系、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等交织在一起。这些因素以及对抗性矛盾同非对抗性矛盾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致使民族问题更加复杂。 5 敏感性

民族问题一般涉及的不是社会的个别或少数成员,而是一个民族的整体。一个民族一旦在诸如风俗习惯、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受到歧视、干涉和破坏,就会认为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和损害,往往会因此引发民族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并有可能很快从一方面的问题,波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 四、如何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影响在我国显得更加明显,因为民族问题如果处理恰当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相反,如果处理失当则会给我国的安定团结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给人民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威胁,以至于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坚持各民族平等和团结,是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党的民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积极推进民族事业的发展进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从而促进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7. [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0. [4][]谷良三.动摇苏联体制的民族炸弹”[N].世界周报,1983-10-18. [5]列宁全集:27[M].人民出版社,199085.

作者简介:刘璐(1987 - ),女,汉族,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理论与政策专10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g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