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欢迎阅读!

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
文章提要: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俄罗斯著名儿童教育家纳西列科夫指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儿童亦不例外。它是儿童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绪和情感,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更不明白尊重孩子是成功家教的最基本元素。
我所教的班级,家长65%左右都从事服务行业,他们的平均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有的甚至不管孩子。因此写这篇文章告知家长朋友们:尊重孩子是成功家教的前提条件。
一、尊重的具体措施
(一)不同的孩子不同对待。
1.尊重孩子的天性。从天性来说,孩子生来就是探索者,有着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直到掌握为止。正像孩子学走路,绝不因畏惧摔跤而放弃。这比很多成年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要强得多。孩子往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把新的信息储藏在大脑中。这些信息储存得越多,他将来的智力水平就会越高、学习新的技能就会越快。家长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探索的特点,在他玩耍时限制过多,那么孩子就不会从游戏中得到足够的刺激,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做事会变得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大脑有7个“小区”,分别控制着语言运用智能、数学运算智能、音乐智能、空间直观智能、身体活动智能、个人控制感情和体察他人情绪的智能。各种智能既能独立地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对客观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这就是有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前两种智能因素被普遍关注,而其他智能因素开发却被忽视了。
二、我们一定要克服片面地评价
比如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贪玩,不肯写作业,考试时粗心大意,便恢心丧气,断言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便放弃了对孩子的督导,这显然是不当的。其实,孩提时代一切尚未定型,大都有待重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幼年时曾被认为是“迟钝儿”。其母亲便想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教他拉小提琴,试图用音乐启迪他的灵感,果然随着演奏技艺的提高思维也日益飞跃,最终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么智慧的母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别忘了:每个还都有个性差异。
三、要赏识教育,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给孩子一点民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孩子是个完美的人或者把孩子预想得十全十美,结果并非如此,因此,他们多看到孩子的缺点和毛病,难以形成全面的看法,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在家长的眼里优秀的孩子也变成了一般的人,较好的孩子变得一无是处,种种心理偏差,影响对孩子分析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比如,有许多家长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双休日还要给孩子请家教,参加这个提优班,那个兴趣小组,还要求孩子必须达到什么标准,难怪有“90后渐成‘班奴’”之说因此:家长要用爱的耐心去“倾听”你们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尽情“倾诉”以更好地尊重他
们。
四、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
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点。因此,纳西列科夫告诫俄罗斯的父母们:“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只有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教育才是有效的。”为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俄罗斯父母们很注意“充电”。他们经常出入儿童教育书店,买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空闲之时细心阅读,以了解儿童身心生长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按照适合儿童的方式去教养他们。如不过高地估计孩子的发展,不给孩子提出超前的教育要求,不逼孩子去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等等。俄罗斯人总是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顺应儿童天性,按照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如“我是最棒的!” “我一定能够成功!”等。梅兰芳先生善于育子成才,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每当此时,梅兰芳先生总是莞尔一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五、鼓励孩子在班级里锻炼自我
有许多家长告诉我:“老师,我们的孩子不能当班长……这样耽误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班干部是要牺牲一些时间,但不一定影响学习,如果自己能够协调好,不仅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了孩子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而且也会使孩子走向社会后,受益非浅
(二)重视过程而不是重视结果。
即:只是根据行为的结果给予批评或表扬,要重视对孩子行为过程的引导。如学习不能只看成绩,而要重视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引导平时注重孩子的时间安排,警防学生打时间差而吸食电子“海洛因”。要求孩子要“文明上网”。观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孩子的择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不要让孩子交上不良的朋友,尤其是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我很赞同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文龙鳞的观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多留心孩子看的书籍。许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几本“巨著”而名落孙山。科学对孩子进行FQ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能力,这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三)父母要了解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理论。
1.因才施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知己显得更加重要了,学生差异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即:(1)学生智力差异 (2)学生性格差异(3)学生特殊才能差异。
2.遗忘规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告诉我们:“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学习之后开始时的遗忘速度发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了。”从中我们受到启发,为了防止遗忘,学习之后,家长要在家里督促孩子及时、巩固、并有计划的多次复习,是记忆牢固,——家长要提醒孩子指定学习计划(包括复习和预习)。
总之,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作用会不断地增强,家庭再一次成为学习的中心,所以我们倡导建立学习型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和探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最优化的组合,从而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