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治未病宣传栏》,欢迎阅读!

中医治未病 中医讲“天地人三才”为一整体,“治未病”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思想,“治未病”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发展。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中医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能否防患于未然作为检验医生水平的试金石,并将其作为区分医生等级的标志。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谓:“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灵柩·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淮南子》对此做了进一步说明:“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到了后世,唐代孙思邈,形象地描述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说:“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而《医宗金鉴》,则明确解释说:“上工,良医也;中工,常医也。”以上说明,自古以来,中医就把“治未病”当作一项高超的医疗保健行为,非高明的医生而不能为。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熏蒸、气功、太极拳等形式。
“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思想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健康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有助于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有助于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I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