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父与女性自我身份认同——试论《饥饿的女儿》》,欢迎阅读!

寻父与女性自我身份认同——试论《饥饿的女儿》
郭明明
【期刊名称】《青年作家》 【年(卷),期】2015(0)10
【摘 要】英文identity在中文里常常有“身份”“认同”“同一”等几种译法,一般来说,它可分为自我认同(self-identity)、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两种基本类型。“根据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社会认同强调的是社会属性,是指将某个人与具有相同属性的他者联系起来的纽带;自我认同则强调的是个人身心体验,
【总页数】1页(P32-32)
【关键词】《饥饿的女儿》;自我身份认同;女性;寻父;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社会属性;社会学家 【作 者】郭明明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自我身份认同:从焦虑到重构——论虹影《饥饿的女儿》中六六的人物形象 [J], 杨莎莎;
2.自我身份认同:从焦虑到重构——论虹影《饥饿的女儿》中六六的人物形象 [J],
杨莎莎
3.在夹缝中苦寻文化身份——解读《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文化认同 [J], 任雪丽
4.在寻父的路上寻找自我——论女性成长小说《饥饿的女儿》 [J], 单昕 5.边缘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与《紫色》的女性身份构建 [J], 姚溪;向天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6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