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2022-11-16 12:23: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一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欢迎阅读!
初一,特点,阶段,方法,学习
初一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初一年级,刚刚经历过“小升初”转折,小升初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也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的转折。从小学初中,无论从身体、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对学生来说,这些变化是感性的,是需要家长帮助和引导的。

据统计,从小学升到初一,约有30%的学生成绩会下降、不同程度上出现厌学情绪;约有52%的学生反映不会学习,到初二“爬坡”时出现困难;只有18%左右的学生可以顺利地适应中学的学习。那么,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呢?



关键词:不同阶段、不同方法





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1

2 3 4

5 6

7

8

语文数学为主,知识侧重于科目增多,以理解为主,强调知识记忆,在学习方法上,只要听讲的系统性,在学习方法上除了要求就可以。 听懂外,强调总结,强调知识的融

会贯通。

小学要求会答问题即可 初中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学会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

小学知识量小、集中,知识难度初中知识内容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跨越度小 难度剧增,梯级式的知识跨越 学老师主要教直观的初中老师侧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识,侧重于形象思维。 学生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

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初中则注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安排;

学科目少,学习轻松,考前复初中科目多,系统性强,授课进度习不是被所有人重视; 相对比较快,要求学生接受知识的

能力强,考前不复习就会出现问题。

小学考试时,试卷基础题、中度初中考试试卷基础题、中度题和难题和难题的比例是:8:1:1(低年题的比例一般为:7:2:16:2:2 级为9:1 )

小学知识侧重于基础。在思维方初中时,抽象思维比重加强,侧重面注重单向思维、线性思维。 于思维的应用,思维与基础并重


小学、中学的作文为例来看:



小学阶段思维特点(单向、线性) 中学阶段思维特点(多元、发散)

一、中小学思维的特点

小学的思维是线性思维、单向思维,到了中学,更强调思维的多元性、发散性,这一点表现在作文上比较突出,例如针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妈妈》,中小学不同思维在审题构思的角度上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

小学阶段,如果我们问学生这个作文题怎么写时,学生普遍的回答是:“我先写写妈妈的外貌、再写一件事儿,然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就像是糖葫芦一样是单向的、线性的。

中学阶段,同样是《妈妈》这个作文题,在写作时,妈妈则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写人了,而是需要在立意上更新颖的东西,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思维的拓展了,运用多元思维、发散思维来思考了。比如妈妈,不仅是指我的妈妈,别人的妈妈也可以啊,妈妈的妈妈也可以啊,妈妈,成为一种身份;除了人之外,动物何尝不可?除了人与动物外,一切比喻性的、象征性的“妈妈”都是可以写的,如地球、祖国、长江、黄河„„都是可以比作妈妈。这种思维,就像是一个太阳,由一个光源,发散出无数条的线。

二、中小学不同的侧重

小学阶段在作文训练中,更多强调的是基础,而到了中学阶段,则开始更多地强调思维了。从整个学习的过程来看,小学是基础的训练、初中是基础与思维并重,到了高中,则更强调于思维。

仍以作文题《妈妈》为例,小学阶段大家同写这个作文题,如果一个班有30名学生,其内容大同小异,乃至于关于外貌的描写都雷同,属于很“模式化”的一种情况,这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正常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允许的——因为那个阶段重点在强调基础,侧重点在词句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结构的了解等;但是到了中学,尤其是在中、高考中,这种“模式化”的作文肯定是不可以的,很难得到高分评价,原因在哪儿呢?因为到了中学,其知识的重点已不仅仅是基础,还着重表现在思维上,同样是作文题《妈妈》,已不仅仅是局限在我的妈妈如何爱我,而是需要在立意上更新颖的东西,那怎么办呢?这就是强调于思维的拓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5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