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023-02-08 03: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欢迎阅读!
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特征,基本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客观存在着“资强社弱”的状况,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社会义很难在全球取代资本主义。囚此,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如何体现出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将是一个关系到我们能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重大问题。也就是说,这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就此而言,探究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社会经济、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各种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市场进行,主要是通过价格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主经营;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等。这些特点,不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规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特点。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 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江泽民指出,“主要特征应该有这样儿个: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节社会分配。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根本前提。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根本之点就在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在说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时,主要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两条。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中也强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当然,由于我国口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之点。可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意义极为重大。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践中,要通过以下儿个途径实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始终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三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四是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共同富裕。分配作为产出结果在人们之间的分割,是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现实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分配,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是收入差别最大的影响囚素。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都也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的是拥有财富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他还说,“财产所有权是收入差


别的第一位原囚,往下依次是个人能力、教育、培训、机会和健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规范,通过什么样的机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对整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以,体现在分配上就呈现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这种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理论上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生产与服务成果上的实现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这就排除了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劳而获的可能性在主体上得到保障,同时由于按劳分配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就能使主体部分的可能性在分配方式中变为现实性。从而体现了公平、达到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和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囚而也必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用“最终”来说明“共同富裕”的时段性和口的性。市经济能够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有利于增加财富,从而有利于共同富裕。虽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两极分化性倾向和趋势,但这不具有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是与所有制相联系的分制度和方式。改革开放前,我们过多地强调公平而忽视了效率,结果是共同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重视效率也注重公平,促进了共同富裕。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如今,民生活总体上己达到小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开始分化。这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具有共同富裕的内在特征并能实现它,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中体现和关键所在。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经济运行机制上,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节社会分配。从运行机制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并非单一的市场机制,而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囚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不论是计划市场都各有其优点与缺陷。市场的长处就是能够通过竞争,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实现产需衔接。但是,它存在自发性、盲口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不足。计划的长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经济发展方向及时做出重大调整,还可以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公正。计划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计划工作也是人做的,可能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利益关系的矛盾,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实践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市场计划各自的优势,避免两者的缺陷和不足,使之互相补充。而不是只迷信其中一方,将两者对立起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说明了这一点。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没有发生大的挫折,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GDP年均增长9.6%(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约为3%强,美国约为2.5%西欧约为1.7%日本约1.0%),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以至被世人称为“中国模式”。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囚为我们把计划经济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了。就是说,我们按社会生产基本规律的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它的活力,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克服和限制它的负面效应。然而,在学界和理论界却有人将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只注意到市场的积极意义,而忽视甚至否定计划的积极作用。出现了盲口崇拜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市场原教旨主义观点,认为似乎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都是缘于市场化改革没有搞彻底。有人公开提出中国要照搬“欧美式自由市场 的模式,有人彻底否定计划的作用,在他们眼里,计划成了“保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wp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