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2023-05-04 15:0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欢迎阅读!
预习,印度,知识点,人教,习题
3



1.。古

2. ·达2318

3.1500 ,定

4. 324187

5.使 广使



1. 2.











3.

1.

2.

3. 4.

3 1 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最高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第四等级 首陀罗

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在社会上遭到其实和凌辱。



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不得


通婚。

三、佛教的创立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传播:

北线: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

南线: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课《古代印度》习题

1.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叫瓦尔那制度。这种()

A.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B.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2. 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 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B. 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D. 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

3. 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国王。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他应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 4.戏说汉谟拉比穿过时空隧道,来到古代印度旅游,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在种姓制度中属 A. 第一等级B. 第二等级C. 第三等级D. 第四等级

5.在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 禅让制度B. 种姓制度C. 元首制D. 采邑制 6. 佛教产生于(

A. 公元前6世纪B. 公元前1世纪C. 公元1世纪D. 公元6世纪 7.有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是“阿拉伯数字”“梵文”“佛教”“古代文化,据此可知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和哪个国家相关?( A. 印度B. 沙特阿拉伯C. 伊拉克D. 埃及

8.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按照地理位置从东到西的排列顺序是 A. 中国、巴比伦王国、印度、埃及B. 中国、印度、巴比伦王国、埃及 C. 埃及、印度、巴比伦王国、中国D. 埃及、巴比伦王国、印度、中国 9.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是() A. 以海洋为中心B. 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C. 以大山为中心D. 以城市为中心

10.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B. 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C. 尼罗河——古印度——佛教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11. 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是指哪些人?

2)述材料中地位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阶层? 3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南亚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v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