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遣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欢迎阅读!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遣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③明月:此指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对比,写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赞美胡逸老以诗礼传家的品质,显示其品格清高。 B.三四两句写胡逸老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生财,胡家必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
C.李商隐在《锦瑟》中曾用“鲛人泣泪”这一传说中的海上异景表达了复杂难言的怅惘情绪,而本诗“蚌胎”生珠的情境则明显不同。
D.尾联总收全诗,“灵台”意谓“心”,闲逸之中观山观水,山水的清淑之气必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E. 整首诗直接描写胡逸老为人不慕荣利、颇有仁爱之心、雅有山水之趣的特点。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本诗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你认为“奇”在哪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 【答案】 1.BE
2.①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了。
②化实为虚。把山比作画图,尽可让读者想象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图”,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其事。
③情景交融(或视听结合)。前句写视觉,后句写听觉,都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宴坐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④以物衬人(衬托),前两联是直叙其人,此联是写庵,通过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手法,BCE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诗句的作用,其中B项,“生财”不当,“明月生蚌胎”谓指优秀子侄频出;E项,“直接描写”错误,诗中也有侧面描写。故选BE。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各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艺术手法,遣词造句,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此题注意从艺术手法的
角度分析,“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出”“来”二字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把山比作画图,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虚写其事,化实为虚;前句写视觉,后句写听觉,视听结合;通过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是反衬的手法。
点睛: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