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失误

2023-01-02 09: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失误》,欢迎阅读!
偏差,失误,社会主义,看待,改造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失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 开始阶段,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失误。但出现这些问题与失误并不害怕, 重要的是分析与找出出现这些问题与失误的原因,然后总结一些经验和并找出 相应的正确的办法解决。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 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 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 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 当。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 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 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 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 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 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 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 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 大意义。列宁说: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 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 个事实是世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 社会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 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着缺点 和偏差,遗留问题不少,但毕竟是支流。主要应看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是世界社会

1/ 3




主义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表现在:

(一)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提出过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的用和平的赎买的办法,即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把资本主义经济改变为社 会主义经济。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出现过,但 是采取这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 前例的。

(二)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消灭剥削阶级、改造人的伟大战略方针,达 到了 “阶级消灭、个人愉快 ”的目的。

(三)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制定 了一系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和平改造的方针、政策,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理论宝库。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首先应肯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完全必要的,而且这一改造的确取 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 其次,也应看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缺点,这 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速度过快。最初党的设想是 18 年,后来只 用了 7 年。其中 1954年以前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稳妥的,以后尤其是 1956年高 潮时期速度过快。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总的来讲是件好事,消灭了资产阶 级,使我国较快地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但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以思考,对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状况不能从容地进行理论方面 的探讨,以致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于彻底,把私有经济完全消灭了,这是 不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状况的。建国初期,党是强调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国 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

后来则不再提私有经济的积极作用,而是一味强调私有经济的落后性、破 坏性。正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SU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