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原卷版)

2023-03-10 00:4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原卷版)》,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探究,诗词,诗歌
26.诗词五首——群文阅读

探究诗歌的情感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考点解读】

01.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赎武;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02.人生志向: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03.人生感受: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世事多,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喜悦。

04.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

0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技法点拨】

01.看题目: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春夜喜雨》——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悯农》—表达对农民的艰辛的同情。

0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03.品意象: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情感,“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落花”多蕴含物是人非、伤春之感等。

04.看序注:序或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感情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05.找诗眼:诗词中常有“诗眼”词眼”或抒情、言志、阐理的字句,这些字句常常直接表现或含蓄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0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0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0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Bs4.html

相关推荐